第7部分 (第1/4頁)
天馬行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1966年臺灣出版的《抗日戰史》中,對平型關之戰是這樣描述的:
同年(1937年)9月10日,敵第五師團由懷來攻佔蔚縣,川原旅團附偽軍由懷安南據陽泉。此時我大同戰局正在吃緊之時,旋即放棄大同,傅總司令作義率所部到雁門關佈置陣線。本戰鬥參加部隊為第21師、73師、84師及獨立第3旅,先在廣靈、炭堡、亂石關之線佔領陣地(平型關之外),由湯恩伯將軍統一指揮之。同月(9月)13日敵川原旅團攻佔我火燒嶺84師之前進陣地,蔚縣敵第五師團亦同時向我21師、73師陣地發動攻擊,激戰終日,翌日(14日)拂曉猛攻廣靈城垣,十時廣靈陷落。15日陷廣靈之敵,續向我73師陣地松林山陣地側擊,劉師長奉濱親自督戰,激烈異常,劉師長身負四創,官兵傷亡過半,我軍乃沿平型關左右之線轉移陣地。是時湯將軍恩伯奉命赴河北南部整理所部,第6集團軍孫副總司令楚接替本作戰之指揮。閻長官錫山並重新劃定第2戰區作戰地界如下:以楊愛源為右地區總司令,孫楚為副總司令,轄33軍,17軍,15軍,傅作義為左地區總司令,轄61軍,34軍,35軍,19軍。以71、72兩師為預備隊。
“9月22日,敵步炮聯合5000人由靈邱南進,薄暮向我73師平型關陣地攻擊。翌日(23日)大舉來犯,孫楚副司令當令84師出擊,戰況激烈,敵我相持不下。閻長官特令傅總司令作義率預備隊加入右地區,並與楊愛源聯合指揮本區作戰,將左地區交第19軍王靖國代行,更令第18集團軍之115師攻擊平型關敵之左側背。本月(9月)24日平型關正面之敵,增援數千人,猛烈來攻,我軍奮勇抵抗,並由傅總司令親率生力軍參加作戰,雙方傷亡雖重,敵未得逞,時為同月(9月)27日。
“同時(9月27日)我左翼軍有203旅正面茹越口敵軍大增,步炮聯合四、五千人,來攻甚猛烈,該旅227團堅強抵抗,損失慘重。翌日(28日)敵繼續攻擊茹越口,梁旅長鑑堂奮不顧身,親來督戰,不幸陣亡,茹越口陷落,該旅殘部退守繁峙以北之鐵角嶺陣地。敵由平綏路以汽車輸來援軍,向我鐵角嶺繼續再攻,我34軍雖奮勇阻擊,終以眾寡不敵,鐵角嶺亦於29日陷落,敵急向繁峙南進。此時,閻長官決心縮短戰線,令各部隊向五臺山之神堂堡、雁門關、陽方口轉移陣地,我軍遂自動放棄平型關,本戰鬥乃告結束。
從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國民黨的平型關之戰,要比現在我們所講的平型關之戰的規模大得多。為阻止日軍的進攻,國民黨在平型關附近地區投入了7個軍另兩個師,這還不算十八集團軍(即八路軍)的115師。戰場的範圍也比較大。而115師的平型關之戰只有一個師參加,作戰的範圍則比較小。
115師的平型關之戰,是國民黨平型關之戰的一個組成部分,或者是其中的一個非常小的部分。但這卻是國民黨所組織的平型關之戰中的最為精彩的一部分。在國民黨的抗戰史中,極力掩飾其指揮官戰術上的失誤,指揮上的無能,士氣的低落,而把失敗的原因歸咎於日軍兵力多,自己傷亡大。在這次作戰中,國民黨軍隊的傷亡大是確實的,但他們卻沒有指出國民黨軍隊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傷亡。同樣是與日軍作戰,八路軍的115師為什麼會傷亡很少。說日軍兵力多是不確實的,其實在整個平型關之戰中,日軍參戰兵力也只有3萬餘人,而國民黨卻有七八個軍的兵力,這怎麼能說是兵力上不佔優勢呢?
國民黨所說的平型關之戰,以失敗告終,並且失敗得非常慘,而八路軍115師平型關之戰則勝利了,並且勝得非常漂亮。這一好一壞的兩個平型關之戰,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對比。
第四章 國共合作的初期
第四章 國共合作的初期
以平型關之戰為標誌,國共雙方的軍事合作,已經從紙上協議進入了正式實施階段。在忻口戰役開始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國民黨確實按照事先達成的協議,在包括武器、彈藥、軍餉、給養等作戰物資方面,給予八路軍一定的支援。當然,八路軍也是不遺餘力地配合國民黨軍隊作戰。從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到1939年下半年,八路軍和國民黨軍隊在山西合作得很好。雖然在這一段時間內,閻錫山的第2戰區沒有阻止住日軍在山西發動的進攻,但還是在八路軍的協助下取得了忻口戰役的部分勝利,並阻止了日軍渡過黃河、侵佔陝西的企圖。
“山西王”與國共合作
講到八路軍的抗戰,就不能不提到“山西王”閻錫山。在抗戰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