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使整個國民經濟逐步走低而最終陷入困境。這種狀況一旦面臨全球經濟浪潮的衝擊,外國同類商品的進入和市場競爭的加劇,將會導致中國現有的高層次高價位商品的積壓或盈利率大幅度降低,進一步增大此類企業的市場退出壓力。到時候,所謂的民族產業就可能無法在公平的市場上依靠自己的實力維護民族尊嚴了。
由商品市場的反市場態勢形成的兩個“惡性迴圈陷阱”,無疑會導致國民經濟整體水平的長期低下和競爭力的脆弱,因此,必須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和投入,儘快實現結構合理化和層次升級,啟動並推進國民經濟整體的健康快速發展。
2、“低成本”與“低投資”並存的資金市場的反市場態勢。
中國資金市場的“低成本”與“低投資”並存的反市場態勢,實質上是投融資渠道不暢的表象。一個國家的投融資渠道,如同人體的血管,資金如同血液,如果血管不暢,血液流通速度下降,嚴重時會發生梗塞,甚至發生更嚴重的後果。
在中國,經濟執行中存在大量資金堵塞滯留、歧變流、溢流和匱乏並存的現象,因為政府企業、政府銀行和銀行企業“三位一體”導致大量國有企業鉅額債務形成銀行不良資產,導致“血液堵塞”。在中央銀行連續7次降低利率(1996—1999年)實施擴張性宏觀調控政策下,銀行“惜貸”導致大量資金滯留、變流(體內迴圈)和歧變流(違規流向證券市場),而大量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感到信貸緊縮,融資困難,經營困難(因缺血導致活力不足)甚至破產、倒閉(因缺血組織壞死)。這實際上是:投融資渠道不暢和國民經濟弱勢發展之間的“惡性迴圈陷阱”。即投融資渠道不暢→資金無法實現最優配置→國民經濟病態執行→國民經濟整體出現萎縮(破產、倒閉、效益低下、規模無法有效擴張)→競爭力逐步弱化→融資更加困難→資金更得不到有效配置→投融資渠道更加不暢。這種“陷阱”的迴圈執行,必然使整個國民經濟活力不足和病態執行,必然使國民經濟競爭力逐步弱化。在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過程中,必須加快投融資渠道的疏導,使投融資體制能夠把資金合理地配置到國民經濟中,實現資金的高效合理配置,提高國民經濟的整體活力和競爭力,這是刻不容緩的、關係國民經濟安危和人民福利水平的大事。
3、“過剩”與“短缺”並存的勞動力市場反市場態勢。
由於勞動力的“過剩”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供給過剩,而是存在“短缺”的過剩,而勞動力的“短缺”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短缺”,而是由於勞動力資源的不合理配置所致,也就是說,勞動力“過剩”與“短缺”並存,存在總量和結構兩個層面的差異。所以,不能簡單地下論斷,要進行具體的分析。
1)從總量上來講,中國的勞動力存在“絕對量過剩”和“絕對量短缺”並存。其一,勞動力的絕對量過剩,是一種低層次的過剩。大量素質較低的勞動力無法就業,主要是大量過剩的農村勞動力與因為技術與文化水平較低而失業的城鎮勞動力,這種勞動力過剩的態勢,不僅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嚴重滯後性障礙,更重要的是成為社會轉型期的不穩定因素之一,必須儘快解決其就業問題,而這在短期內很難完全實現,需要巨大的資本投入進行人力資本的培育和改造。其二,中國勞動力絕對量的短缺,是高素質勞動力的絕對量短缺。國家社會經濟發展變化需要大量高素質、文化水平較高和擁有較高技術(尤其是高新應用技術)的人才,但在這方面的人才卻存在巨大的“缺口”,而這種缺口,短期內很難完全彌補。
中國勞動力這種兩個“絕對量”過剩與短缺並存的局面,實際上是一個特殊的“兩缺口模型”—資本缺口與人力資本缺口並存,即過剩層面需要大量資本投入用於改造低素質的人力資本,而短缺層面需要大量高素質人才能促進國民經濟產業結構的升級。這種兩缺口狀態,一方面使:勞動力低收入與勞動力低素質形成“低水平迴圈均衡陷阱”,即低素質勞動力由於缺乏資本投入無法提高素質→低素質勞動力的收入依然很低→低素質勞動力由於缺乏資本投入無法提高素質,這種低水平迴圈均衡陷阱,對長期經濟發展的危害無疑是巨大的。這種迴圈均衡陷阱的執行,將使經濟長期在低水平發展,使整個國民經濟“不斷積累貧困”和“經濟脆弱性”,使整個經濟和勞動力將出現“八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的惡性迴圈狀態。在經濟全球化浪潮的衝擊下,尤其是在加入WTO融入世界市場,直接面對“西方富強”的競爭的情況下,無疑,經濟的脆弱性將使國民經濟進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