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汽車工業、住宅等,可以比較順利的實現消費層級升級和居民收入升級。並且由於生產能力擴張,即使出現通貨膨脹,也會很快回落。但是由於沒有對‘道’的理解,使得人們對腐敗、膨脹等問題的擔憂超過了其它,當局採取了過急和過度的整治。在嚴令下,那些積聚的資金被‘遣返回鄉’,許多投資已經蝕本,‘遣返回鄉’的資金又散落在不同的地方,不能發揮資本積聚的作用,同時環海和發達地區的經濟猶如釜底抽薪。整個經濟陷入困境,直到1998年以後,政府才開始放鬆緊縮政策,失去了順利實現結構升級的良好機會。
按現有的生產能力和潛在的需求,中國不應當出現過剩,但是中國現有的城鄉二元結構,約束了需求的結構,進一步限制了需求的升級,並且過急過度的整治所產生的下落慣性,雖然政府使盡了渾身解數仍不能擺脫困境。
一個企業,在固定資產上過度投資,不但會擠佔流動資金,而且一旦資金難以持續,擱置下來的資產不僅不會產生效益,反而會成為企業的負擔。一個國家同樣如此。據有關資料,現在幾大國有銀行的不良貸款,有2/3是93年以後形成的。2002年5月底,銀行居民存款已超過8萬億,但不良資產3。5萬億,加上政府1。6萬億的隱性債務。如此沉重的負擔,加上體制的約束,這就是為什麼政府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仍不能立見成效的原因。
近幾年中國財政的增長已經大大超過了經濟的增長,儘管中國財政佔GDP的份額遠遠低於發達國家,加上亂收費恐怕已不低於國際標準,況且還有那麼多的隱性債務,靠財政能行嗎?靠增加貨幣供應量怎麼樣?許多人認為,目前中國的貨幣化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程度,增發貨幣又會引發新的通貨膨脹。不管怎麼說,虧損或赤字都必須有彌補的方式,否則社會經濟執行就可能發生斷裂或劇變,怎麼辦!國際上有那麼多閒散資本急於尋求出路。金融全球化是經濟全球化的核心,沒有金融的全球化,也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全球化。面對挑戰和機遇,中國加入WTO,我們要想得到什麼不是一清二楚嗎!
2。我們究竟需要多少錢?
對於赤字或者虧損,或者說銀行中的不良貸款以及政府的隱性債務,一般地說,有多大的漏洞,有多少虧損,都必須尋求多少相應的補償。但是在現實經濟生活中,由於經濟執行的慣性,並不一定需要一下子全部彌補,而是可以採取不斷的彌補方式。筆者在《什麼在左右中國經濟》一書中曾經指出:經濟發展的核心是迅速實現資本的積累,而資本積累就是儲蓄向投資轉化。中國是一個高儲蓄的國家,可轉化性比較強,應該說投資的資金比較充裕,但是到處是資金短缺。我們說資金短缺不單是說要辦的事情很多都缺資金,而是指資金的有效利用率和結構性短缺。一是在生產流通領域由於企業債務重、效率低下,資金流轉速度放慢造成的短缺;二是由於資本市場的建立部分資金分流造成的短缺;三是由於社會保障體系以及其它體系建立資金分流造成的短缺;四是大量無效投資浪費造成的短缺;五是由於收入預期不好,消費者謹慎購買持幣較多;六是全民的開放意識增強,全國各地都在開發,資金分散和分流顯得更加短缺等等。諸多原因使得本來就短缺的資源,在各子迴圈系統尚未形成的情況下矛盾更加尖銳,子系統自轉困難,又影響到整體迴圈。因此我們說,資金:既總量上短缺,又結構性短缺。
當然了有人會說,明明近兩年來企業存款在大幅上升,資金只對一些企業來說短缺,但對於整體來說,資金供應充足或著相對寬鬆。事實上,在較低消費層級的狀況下,資金可能相對充裕,但對於向更高的層級攀升來說則資金‘嚴重短缺’。
長期的市場低迷,企業惡性競爭;生產經營虧損,使得生產著信心不足;開工不足和失業的增加,導致消費者信心不足;企業虧損,還款付息率低,動搖銀行的信心,迫使銀行緊縮信貸……;從而陷入信貸收縮、生產滑坡、失業增加、物價下落的低水平惡性迴圈之中。當前的經濟增長主要是外延擴大的結果。國家雖然採取了不少擴張性政策,仍未根本好轉。這些政策不能發揮明顯作用,不是政策的錯誤,而是大量的不良資產和隱性債務,象沉重的包袱,再加上各種約束,你說能行嗎!
要消除沉重的負擔,一是靠債轉股,二是要核銷呆壞帳,三是要靠增發貨幣,最終還是要發展經濟,但發展又要先解決這些遺留問題,否則影響發展。核銷呆壞賬,靠財政,這非常有限。債轉股銀行變成了股東,只能暫時解決企業的問題,儘管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