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翅難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並不是沒有依據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南美洲掠奪了大量的金銀之後,就是將其大量鑄造成生活用品,金屬器皿的;而在歐洲人出現之前,南美洲印加帝國的居民,也絲毫沒有意識到金銀的貴重——在那以前,他們鑑定一個人是否富有的標誌不是金銀如山,而是到底擁有多少羊駝。
按照這樣的觀點,掠奪來的這些金銀,究竟怎樣才能夠變成財富呢?
這個答案其實很簡單,按照我們前面對財富的定義,想要透過金銀讓民眾萌生出幸福感,就需要用它們去購買民生用品,當然,這種購買不是在國內,而是必須透過外貿方式來完成的。
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的經濟著作《鹽鐵論》,就為我們提供了這樣的思路:以金銀換取其他國家的糧食、以珠寶換取其他國家的牲畜、以器玩換取其他國家的銅鐵礦石。一句話,就是要用金銀這樣的貴重金屬、工商業產品,去換取民生用品、農業產品和戰略物資。
資本的又一個故事:戰爭賠款帶來了什麼(2)
簡單來說,想要增加自己國家的財富總量,就必須要到其他的國家去買東西,然而,這樣的交易,究竟能起到多大的效果呢?
我們知道,在過去的歲月中,交通成本是極其高昂的,我們不妨想一下,一頭牲畜拉著自己吃的草和役使者的糧食,到底能夠走多遠呢?在這個基礎上再除以2,就是他們的活動半徑。那麼,當車上的糧食和草被換成了貨物的話,返程的時候就需要沿途買糧,交易一次的成本,甚至會將交易的利潤銷蝕殆盡;同時,這種交通方式的速度之緩慢,也決定了這樣的交易始終只能是少量的。
於是,這些得來的金銀,更多地被當成是貨幣在本國範圍內流通,這裡面的道理說起來也很簡單——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印第安人那裡掠奪走金銀,又怎麼會用這些金銀再去向印第安人買東西呢?
那麼,正如我們前面分析的那樣,儘管獲得的金銀是硬通貨,可以在周邊國家進行消費,也可以讓本國的財富得以增加,但是當國際貿易量受到運輸能力等因素限制時,外來的金銀就只有在本國成為貨幣這一條路可選了。
當外來的金銀成為本國貨幣的時候,本國財富沒有得到增加,那麼,這些金銀增加了什麼呢?
答案是:貨幣投放量,或者叫做貨幣發行量。
在現代的經濟體系下,想要增加貨幣投放量並不是一件難事,只需要國家管理者做出決策,中央銀行發道命令,造幣廠開動印刷機器就可以實現,同樣的,在古代的時候,儘管不存在央行體制,但君主口含天憲,只需要一道命令,多發行一定量的貨幣,也絕非難事。
比如說,在北宋時期,為了支援西部戰爭,宋神宗就曾經命令四川交子“兩界沓行”,這個“兩界沓行”是什麼意思呢?原來,交子這種紙質貨幣以三年為一界,到期的上界交子要退出流通,而“兩界沓行”的含義,就是在舊交子繼續流通的基礎上印重新整理一界交子,即一下增加了一倍的貨幣投放量。
增量是小事,做起來只需要加點工本費,但麻煩就麻煩在貨幣是需要實力來作為保證的,如果濫發缺乏保證的貨幣,很容易造成通貨膨脹,使經濟秩序變得混亂不堪。比如說,宋王朝為了支援頻繁多發的邊境戰爭,便大量發行成本低,面額大的紙鈔、楮幣、當十錢、夾錫錢、鹽鈔、鐵錢、大銅錢等等,在財政上引發了災難性的後果。
即便是有保證的貨幣,由於這種保障存在著一定的範圍,因此增加貨幣投放量,也只能在這個範圍內進行。例如各國曆史上所實行的金本位制、銀本位制、以及一度出現的金銀複本位制,都受制於本國的金銀儲備量。即便是那些盛產金銀的國家,也要受限於金銀開採量和估計儲量。
因此,想要為社會增加一些貨幣投放量,實際上是異常艱難的,而當一個國家的貨幣投放減少,又會導致怎樣的情況發生呢?
當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帶來的首要影響就是整個社會的貨幣供應量減少了,由此引發出市場流動性不足,最終引發生產萎縮的後果。
我們知道,一個國家的經濟想要發展,就務必要實現市場的繁榮,而市場的繁榮又必須有大量的商品流通,而商品流通一旦增加,作為商品流通媒介的貨幣,其需求量也必然會急劇增加,如果在這個時候貨幣的供給出現了問題,由增值帶來的貨幣緊縮就難以避免了。
於是,民眾便會無比珍視手中的貨幣,或是將其儲存起來,或是乾脆進行民間金融,以高利貸的形式牟取收益,無形之間造成了國家內部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