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又慎。對有爭議和線索不夠清晰的地方,不辭辛苦反覆查證,力求真實。如紅軍最後搶渡的渡口鳳凰嘴,有的說是架設浮橋過江的,有的說是徒涉過江的,湘江染成血江究竟是不是這裡?我翻閱了大量的將軍*和有關史料,前後三次到實地採訪,尋訪了當地近10位見證人和親歷者,尤其是找到一九八四年曾參加過這一史實調查的原全州黨史辦主任劉心潛老人,根據各種考證,我確定鳳凰嘴渡口就是紅軍搶渡湘江的最後一個渡口,是徒涉過江的,沒有架設浮橋,且在十二月一日,由於各個阻擊陣地的相繼失守,紅五、八、九三個軍團三萬多人馬被迫擁擠在這片開闊地上搶渡,遭到了國民黨飛機的狂轟濫炸,人員傷亡慘重,湘江染成血江。
此外,為力求客觀公正,真實地再現這一重大的歷史事件,我重點突出了桂軍的戰前準備和戰役佈局,爬行五十餘里山路去看黃家寨的碉堡,採訪北門坳的原國民黨民團成員,將那段血雨腥風的歷史作了反思性的解讀。
如今,這部寫作歷時一年多的書稿終於與讀者見面了,雖然有些不盡如人意處,但紅軍勇於戰勝一切困難和險阻的長征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
“我們不為勝利者,即為失敗者!”這句氣吞山河的豪言壯語,將永遠縈繞在桂北大地上!
。 想看書來
引子1
二○○六年七月二十六日上午,湘江河畔的界首渡口。
炫目的驕日烘烤著靜靜流淌的江水,夾著炙人熱氣的薰風不時攪動著水面,泛起層層銀光閃閃的粼波。
流水無聲,垂柳無聲,四周萬籟俱寂,只有那不知名的小蟲不識時趣地嘶鳴著。
三官堂門口的江水邊,三位六旬上下的老人端著酒杯,神情凝重地面向湘江行了三鞠躬大禮,然後顫巍巍地將酒杯中的酒緩緩倒入江水中;
幾乎同時,三位老人的淚水也奪眶而出,一滴滴滴落在江水中。
酒水、淚水一落入水中,水面即刻盪漾起一層層細微的漣漪,漸漸地融入碧透的流水之中。
三位老人又捧起一捧捧花瓣拋撒在江水中;
一片片鮮紅的花瓣飄落在江面上,隨流水向北流去。
三位老人默然無語地望著靜靜流淌的江水,良久方轉過身來,一個個淚流滿面。
這三位老人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勳彭德懷的侄女彭鋼、左權之女左太北、黃克誠之女黃梅,她們是特意趕來祭拜紅軍英靈的。
與三位老人一起來到湘江邊祭拜紅軍英靈的,還有羅榮桓元帥之子羅東進、陳賡大將之子陳知建、張雲逸大將之子張光東、博古(秦邦憲)之子秦鐵等二十名開國元勳的子女。
這些六十來歲的老人是因參加“情繫長征路”活動,來到他們父輩們——紅軍血戰湘江的戰場,以感受父輩們當年浴血奮戰的壯烈。
按陳知建少將的講法:中國人講究尋根,我想我們這些革命後代,一輩子都有一個夙願,那就是想尋找一個根,這個根就是長征精神!
為什麼要尋根?
羅東進中將說得好:我們這些人基本都出生在戰爭年代,從小就聽父輩講長征的故事,長征在我們身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整整七十年過去了,今天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七十週年前夕,共和國開國元勳們的子女終於來了,來到了父輩們曾經浴血奮戰的戰場,來到了馬背上的共和國當年劇痛的地方,尋找父輩的足跡,祭拜英烈的亡靈。
尋根!尋根!
面對靜靜流淌的湘江,開國元勳的子女們感慨萬千。
左太北:父親當時在紅一軍團,湘江一戰,紅一軍團損失過半!我一想到那些犧牲了的可愛將士,就忍不住流淚,我將在心底永遠懷念他們。
黃梅:在預想中湘江水面應當是非常寬闊的,沒想到眼前的湘江彷彿一彎靜水,並不起眼。我想在這種並不險峻的江面過江,我們還是犧牲了那麼多人,可見當年的戰爭有多麼殘酷、多麼艱苦!我為不怕犧牲的紅軍將士流淚,他們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
面對靜靜流淌的湘江,開國元勳的子女們心情各異。
心情最複雜的,莫過於秦邦憲之子秦鐵:我的心情很沉重、很複雜!一方面渴望到現場感受長征精神,一方面為父親當年的錯誤感到惋惜。父親長征時才二十七歲,非常年輕,沒有經驗。
是啊,一九三四年十一月,正是這種“沒有經驗”,才人為地將戰爭這架絞肉機安置在湘山湘水之間,使湘江——這條曾讓無數騷人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