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翔198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也是為什麼,他當初會羞辱關武父親了。
既然知道關武在打聽當日之事,縱然鄭屠沒有做什麼出格的事情,卻也有些憂心忡忡,懼怕關武前來尋仇。有了心病,身體一直健壯的鄭屠,居然一病不起。
關武本來去找鄭屠尋仇,但是看到他得了重病,就在心中暗暗想到:“我崇尚俠之風範,鄭屠此人雖然可惡,如今卻是身體抱恙。我若現在殺他,豈不是趁人之危?”
念及於此,關武前去鄭屠家中,卻是顯得有些虎頭蛇尾,沒做什麼事情就退了回去。
鄭屠本來以為,關武會將自己毆打一頓,卻沒想到什麼事情也沒發生。於是乎,鄭屠心病沒了,病情頃刻之間就好轉了。
又過了兩天,鄭屠身體已經完全康復,就再次出來擺攤賣肉。
關武見鄭屠身體康復,再也壓制不下心中的仇恨,當即拿了大刀,就要來殺鄭屠報仇。這才有了今日,關武當街殺人,鄭屠血濺豬肉攤的事情。
隨著鄉親們你一言我一語的披露,已經把事情前因後果全都拼湊了出來。關羽聽聞這個年輕人的事蹟以後,頓時忍不住暗暗讚歎。
不管是關武為父報仇,還是沒有趁著鄭屠病重下手,都非常符合這個時代的道德觀念。
漢代俠以武犯禁,他們憑藉自身的熱血與品德,有時候殺人反而會獲得諾大的名聲。甚至於,還有不少豪門望族,敬重這些人的氣節,專門藏匿這樣的人物。
特別是因為別人侮辱自己老師、父母、長輩,憤而殺人的例子,不僅能夠得到別人的稱讚,有時還能得到法律的特赦。
因為漢代注重孝義,他們殺人雖然犯法,初衷卻也是為了孝義。故此無論是道德層面,還是法律宣判,對於此事有時候也會酌情減刑。
甚至於,曾經漢章帝時官修的《白虎通義》就有如此記載:子得為父報仇者,臣子於君父,其義,一也。忠臣孝子所以不能已,以恩義不可奪也。
這裡將‘孝子’與‘忠臣’直接畫上等號,等於從法律上認可了這種‘俠’義式的復仇。這才有了後世‘忠臣出自孝門之後’的說法。
這種復仇方式,不僅有了道德上的認可,甚至還有法律上面的保障,這就使得漢代‘俠’風大盛。
關羽當時殺了當地作惡的豪強亡命,未嘗沒有受到這種風氣的影響。
哪怕是穿越到這個時代的陳旭,以及他麾下大將典韋,也都被這種風氣薰陶,在起事以前,成為了漢末‘俠’的一部分。
不管是文昭當時怒殺張其一家,亡命天涯;還是典韋為友殺人,躲進山林。他們的行動,都符合當時的社會風氣,以及人們的道德觀念。
可以說,這種風氣以及精神,幾乎已經融入了漢代人們的骨子裡面。故此,關羽聽到事情的來龍去脈以後,才會對關武刮目相待,大加讚賞。
裡魁眼神複雜的看著關武,說道:“你雖然有所苦衷,卻也不能觸犯官府律法。若人人都像你一樣,肆無忌憚的殺人,官府還如何能夠保證治下的穩定?”
“你既然做下了這種事情,我自然要向你抓到縣衙之中,聽侯明廷的審判。”
鄭屠侮辱關武父親有錯,卻罪不至死;關平為父殺人,得到了人們的敬佩,畢竟觸犯了法律。兩人之間,到底孰對孰錯?
(這一章的關武,其實是以老趙筆下許仲為原型。只不過許仲是老趙書中的配角,我這個卻是龍套。老趙是為了展示許仲的俠義精神,我卻是為了探討道德與律法。俠義精神雖然可嘉,畢竟不利於法制。)
502。第502章 傳統
有漢以來,人們報私仇的觀念就非常濃重。那個時候的人不像後世人那樣,有時候受辱之後忍氣吞聲,最多回罵兩句。
古代有許多人講究有仇報仇,有怨抱怨,若是抓到機會,君子隔夜便報仇。這種風氣,在漢武帝時期幾個著名將軍身上,展現的淋漓盡致。
西漢名將李廣威震匈奴,被匈奴人贈送了‘飛將軍’的稱號,聲名赫赫。然而,常勝將軍畢竟極其少見,李廣也有戰敗的時候。
元光六年,漢武帝派遣李廣、衛青等人領兵四萬與匈奴交戰。結果李廣兵敗被俘,他在被押往匈奴單于的路上用計逃了回來。
由於李廣兵敗,麾下士卒損失慘重,並且他本人也被匈奴人俘虜,乃是奇恥大辱。按照漢律,李廣當斬。
好在當時由於國庫空虛,漢武帝為了收刮錢財,就下令被判死刑之人,可以拿錢財贖命。李廣也正是因此,才得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