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翔198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面對敵人,甘寧殘暴嗜血,乃是一個冷血屠夫。但是面對自己的兄弟,他卻關懷有加。
手下之人,家中但凡有了困難,甘寧必定會傾力相助。他每次劫掠到的財物,亦是分文不留,盡數分發出去。
因此,甘寧在一眾錦帆賊之中,威望甚眾。所有的錦帆賊人,都願意為他赴死。
甘寧本人勇武過人,再加上他麾下的錦帆賊,亦都是些亡命之徒。是以郡兵不敢追捕,官吏不敢怠慢。就這樣,錦帆賊成為了當地的一大禍害。
他如此行事,一直持續到二十三歲的時候。甘寧雖然為惡一方,但是畢竟出生豪族,從小接受自己父親的教育。
天下亂象已顯,甘寧深知:想要有所作為,單靠燒殺劫掠根本毫無出路。
於是乎,甘寧遣散了大多數的手下。自己卻隱居在一個地方,開始熟讀諸子,研究兵書。
錦帆賊雖然被解散,但是甘寧的名聲,卻使得當地官吏,不敢前去捉拿他。
雖然益州相比其他的州郡,顯得比較太平。然而,五斗米教的崛起,以及四處可見的盜賊,就讓官府無力應對。
所以面對‘改邪歸正’的甘寧,他們自然不敢逼迫。
就這樣,甘寧讀書學習一直過了三年。長時間的讀書,也使得甘寧身上少了一些殺氣,多了一分儒雅。
雖然這樣,那些服侍甘寧的下人,每日仍舊膽戰心驚。
甘寧雖然待自己的屬下很好,但是他本人,卻是一個脾氣暴躁,非常容易激動的人。
每次甘寧生氣的時候,但凡看下人們不順眼,輕則將下人捆綁起來,奮力鞭打。嚴重的時候,甚至會將他們直接殺死。
甘寧粗猛好殺的性格,一輩子都沒有改掉。據史書記載,甘寧投奔孫權以後,還差點因為這個緣故,跟東吳大將呂蒙刀兵相見。
當時甘寧廚房中有一個小孩,是呂蒙的同鄉。因為犯了一點過錯,懼怕甘寧殺他,就跑到呂蒙那裡求救。
呂蒙知道甘寧的性格,怕小孩被殺掉,就將其藏匿了起來。
後來甘寧帶了禮物,要去拜訪呂蒙的母親,想要回那個小孩。呂蒙不想因為這件小事,打擾到自己的母親,就將小孩還給了甘寧。
交還小孩子之前,甘寧還答應過呂蒙,不會將其殺掉。
卻不想,甘寧剛剛回到自己的船上以後,就將小孩綁在河邊的桑樹上面,自己卻在船上,用弓箭將其射死。
呂蒙聽到這個訊息以後,感覺臉面有失,勃然大怒。呂蒙鳴鼓聚兵,點齊兵馬,就準備上船進擊甘寧。
甘寧自覺失信於人,心中有愧,就故意躺在船上,不出去面見呂蒙。
呂蒙的母親卻光著腳,出來勸諫呂蒙曰:“至尊待汝如骨肉,屬汝以大事,何有以私怒而欲攻殺甘寧?寧死之日,縱至尊不問,汝是為臣下非法。”
呂蒙素來孝敬老母,聽見自己母親的話,不再去攻打甘寧。
而後他親自跑到甘寧的船上,笑著對他說道:“興霸,老母正等你吃飯,快上岸吧!”
甘寧見到呂蒙這樣,頓時羞愧難當,涕淚縱橫的說道:“我有負於你啊!”
事後,兩人再次和好,情同兄弟。
由此可見,甘寧是個多麼矛盾的人。一方面,他粗猛嗜殺,做事不計後果;另一方面,甘寧卻是知錯能改,明事理,知是非。
讀書三年以後,甘寧自認為所學有成,就想要尋找一位明主輔佐。
一開始,他想要前往荊州投奔劉表。畢竟甘寧的故鄉,就是在荊州境內。
但是一位跟他出生入死的兄弟,卻是說道:“興霸雖然讀書三年,仍舊是一員武將。某嘗聞,劉荊州雖是當世名士,卻不好兵事。”
“況且我等在巴郡劫掠這麼多年,名聲不好。若是興霸前去投奔劉荊州,又豈會有用武之地?”
甘寧想了一下,覺得那人說得有理,就問道:“不去投奔劉荊州,卻該投奔何處?”
那人卻是答道:“幷州陳文昭,生於草莽,卻是屢戰屢勝。如今坐擁幷州之地,手下兵多將廣,虎視天下。”
“更兼陳幷州招賢納士,選賢舉能,不拘小節。如此明主,若不前往投之,豈不可惜?”
甘寧皺著眉頭沉默半晌,說道:“陳幷州之威名,某早有耳聞。奈何此處前往幷州,山高路遠,絕非易事啊。”
甘寧身旁,並不缺乏能人,又有一人勸道:“若是因為一時山高路遠,就捨棄如此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