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翔198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敵人,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如果這個隊友還是個居心叵測,扮豬吃老虎之人,將更加可怕。
文聘的才能毋庸置疑,指揮軍隊起來亦是進退有據,沒有出現過什麼紕漏。
可是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看似仁義無比的劉備,居然打著借刀殺人奪權的打算。
就這樣,文聘這個本來應該在漢末大放異彩的名將,不明不白死在了龐德刀下,若是讓陳旭得知事情的前因後果,恐怕也會扼腕嘆息吧。
文聘攻城之初,關羽就以手臂受傷為由,留在了城牆下面。
當文聘、劉備、張飛殺上城牆以後,關羽就已經開始著手掌控荊州軍事宜。
文聘戰死,劉備更是理所當然成為了荊州軍最高統帥,而後帶領大軍回到營寨之內休整。
夜色雖然已經深了,可是荊州軍營寨之內卻是一片愁雲慘淡。文聘之死,對於荊州軍的打擊絕對非常巨大。
劉備帶著關羽四處奔走,到每個地方安撫士卒,足足跑了半夜,才拖著疲憊不堪的身體回到營帳之內。
而此時,張飛卻悶悶不樂待在營帳之內喝酒。
關羽、張飛都是忠義之人,可他們忠的物件乃是劉備,義的物件也是兄弟情義。
相比起耿直的張飛,關羽心思更加複雜。
他深知如今天下混亂,諸侯並起,若是自家兄長不能早點佔據一塊富庶之地,一生也將會荒廢過去。
故此,當徐庶找到關羽,說到準備奪荊州的事情,關羽在驚愕、掙扎之後,仍舊沒有發出異議。
然而相比起關羽,張飛卻要耿直一些。
他雖然瞧不起劉表,卻也知道是此人收留了自己三兄弟,如今反而要轉過來奪取劉表基業,他心中多少有些內疚。
正是因為了解張飛的性格,劉備乃一開始才沒有將這件事情告訴他。
“益德!”
劉備走進營帳,看著四周扔了許多空酒罈子,臉上不由露出了愧疚之色。
當初徐庶謀劃奪取荊州的時候,劉備亦是十分不願,他雖然渴望佔據荊州之地,擁有一片可以大展拳腳的地方。
然而他卻很難下定決心對劉表下手,所以一開始對於徐庶的建議,劉備完全是一口否決。
可是徐庶的一番話,卻將劉備勸得回心轉意。
“主公乃仁義之人,吾又豈會不知?然而主公更是漢室宗親,有匡扶漢室之志。”
“事實上,這個天下之中除了主公以外,再無其餘漢室苗裔,有能力再次振興漢室。”
“劉荊州空有虛名卻只是守城之輩,又年齡老邁不堪造就。”
“假如荊州一直讓其盤踞,待陳文昭攻下益州之後,再與孫伯符一起攻打荊州,荊州之地必定易主。”
“荊州若失,主公將再無容身之地,又何談匡扶漢室,挽救萬民與苦難之中?”
“而且主公縱然奪取荊州,也不會與劉荊州刀兵相向,只需奪取那支攻打武關軍隊的領導權以後,再與孫伯符爭奪荊州即可。”
總而言之,徐庶給劉備灌輸思想就是:孫策攻打荊州,劉表命不久矣。
你奪荊州不是為了私利,而是為了振興漢室。
待劉表被殺以後,你再領兵回返驅逐孫策,佔據荊州之地,不但沒有反叛劉表,反而成為了整個荊州的救命恩人。
不能說劉備是個假仁假義之輩,只能說他乃是一代梟雄,有著無比強大的野心。
在野心的驅逐,以及荊州之主誘惑下,他完全能夠拋棄所謂的仁義,露出尖銳無比的獠牙。
歷史上諸葛亮《隆中對》所提出來的戰略,正是要劉備佔據荊州、益州之地,而後與東吳結盟,再向北爭奪天下。
若劉備果真仁義、迂腐,到了不願奪取劉表、劉璋基業的程度,恐怕當時就會怒斥諸葛亮,而不會對他如魚得水了吧。
哪怕是後來劉表長子劉琦之死,也有劉備身影在裡面。
當時劉備先上表保劉琦為荊州牧,然後以劉琦名義奪取了荊南四郡,就在那一年劉琦就不明不白死了。
恐怕是個傻子,都能看出其中貓膩吧。
當然,並不能因為這樣就否認了劉備的仁義,也不能因為這樣就說他不是好人。
只能說,劉備雖然是仁義的好人,更是一個野心勃勃的梟雄。
就如同潛龍在淵一般,若是沒有機會劉備會一直蟄伏,一旦給了他騰飛的雲霧,劉備畢將拋開一切。
也只有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