翱翔198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笑著說道:“若果真是那人想要邀請阿亮,以他的胸襟與氣度,不僅不會為難書童,還會好生招待他,並且將其禮送回來。”
孟建略一思量,這才撫掌笑道:“士元之言大善,看來是我考慮不周了。”
這個身材矮小,長相不雅之人,正是襄陽名士龐德公的侄兒龐統。
龐統因為長相不好,故此年輕的時候顯得有些自卑,也不太愛說話,看起來非常老實。故此,別人都不知道龐統的才華。
去年,也就是龐統二十歲的時候,他前去拜見了司馬徽。
當時司馬徽坐於桑樹上採桑,而龐統坐於樹下,兩人相互交談,一直從白天說到黑夜,都不感覺厭倦。
這場交談,使得司馬徽對龐統的才能大為驚異,並且說南州士子之中,沒有人可以與龐統相比。
正是因為有司馬徽這樣的評價,龐統才漸漸為眾人所知,並且慢慢找回了自信。
從此以後,龐統就經常與司馬徽來往,也認識了諸葛亮幾人,慢慢與他們成為好友。
諸葛亮等人都非常人,才華出眾,胸襟寬廣,並不是那種以貌取人之輩。他們瞭解到了龐統驚人的才華以後,也非常願意與其交往。
這些人聚集在水鏡山莊一帶,真的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還是那句話,求訂閱,求票。這本書其實到陳旭取益州之後,才是真正的**,我真不想因為成績太差而草草收尾,也許你的一個全定,就會讓這本書擁有更加豐富的生命力。)
642。第642章 徐庶擇主
水鏡山莊之內賢才齊聚,最差的也是一州之才,他們聚集在一起,言語之中時常碰撞出亮麗的火花。
龐統被司馬徽稱讚,慢慢找回自信以後,也變得開朗了許多。
在水鏡山莊之內,也只有諸葛亮一人,在與他爭論的時候能夠不落下風。
故此,司馬徽一致認為諸葛亮與龐統,都乃當世大才,假以時日,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龐統忽然說道:“阿亮讓書童假扮你前往關中,恐怕不單單是為了自己脫困吧?不然以你的能力,想要將那幾個死士留在隆中,也沒有絲毫問題。”
徐庶等人聽見龐統的話,都不由將目光放在了諸葛亮身上。
他們都知道諸葛亮的才能,曉得此人雖然尚未及冠,可其心思之縝密,卻是世間少有。
而且諸葛亮所學甚雜,天文地理,周易八卦,行軍佈陣,內政律法,幾乎無所不通,無所不曉。
可以說,諸葛亮身上幾乎匯聚了法家、儒家、墨家、兵家、陰陽家、道家的種種學說。
不僅如此,很少有人知道,諸葛亮本人亦是十分精通君子六藝,擊劍、騎射都是出類拔萃。
當然,諸葛亮現在遠遠沒有達到自己人生的巔峰,很多學說尚未精通。饒是如此,司馬徽都常常感嘆,天下之間為何會有如此博學、完美之人。
徐庶等人相信,憑藉諸葛亮在墨家機關上面的造詣,想要殺死幾個被困的關中死士,並不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可事實上,諸葛亮卻沒有殺死這幾個人,反而讓他們將自己書童帶走了。
看到眾人疑惑的眼神,諸葛亮摸了摸自己尚未長出來的鬍鬚,面帶微笑地說道:“世人對於陳文昭傳聞有許多,天下諸侯之中,也只有此人我有些看不透。”
“此次吾亦想要透過身旁書童,進入關中以後的見聞,來看看陳文昭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孟建卻是心中一動,忽然說道:“阿亮這樣考察陳文昭,可是有心前去關中投奔於他?”
諸葛亮沒有回答,只是臉上帶著笑意。
龐統卻是微微搖了搖頭,暗暗想到:“阿亮雖然堪稱完美,卻也太過心高氣傲。如今關中人才濟濟,縱然他有經天緯地之才,前去投奔陳文昭,亦不能盡力展示自己的才華。”
“憑藉阿亮的性情,若不能造就一段不可逾越的神話,他甚至願意一直躬耕田野,永不出仕。”
不得不說,龐統對於諸葛亮的分析,卻是一針見血。
歷史上諸葛亮投奔劉備,不見得真是因為看重劉備的忠義、仁厚,也並不代表諸葛亮果真忠於漢室。
像他這樣的智謀之士,又怎會愚忠已經腐朽沒落的大漢?
不管是後來諸葛亮勸說劉備稱帝,還是孫權稱帝以後諸葛亮的態度,都可以從中看出一些端倪。
諸葛亮是忠誠之人,可他所忠之人乃是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