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是不進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此“歌”後來傳回中國,大行其道,尤其詩中的那句“若道中華國果亡,除非湖南人盡死”的豪言,曾沸騰了包括毛澤東在內的多少湘籍熱血青年的心!在“東洋”,專心從事“經濟”的楊度,受到正寓居日本的孫中山的青睞,孫親往楊的住處,與他探討挽救中國之良策,某日因談話時間太長而不得不留宿楊宅,兩人相談至天明才抵足而眠。日後,他把湘籍知己黃興介紹給了孫中山。孫、黃合作之後,革命黨才迅速壯大。留日期間,他還與另一位湖南老鄉章士釗結下了終生的友情。後來,章氏不僅照顧了他的晚年,而且還在他辭世三十多年之後繼續關照他的遺屬。此外,他還與革命黨干將胡漢民、汪精衛同窗求知。當然,“吾愛吾師(或吾友、吾同鄉、吾同學),我尤愛真理”的老毛病又犯了,自負的他,時常與這些可以“對上牙”的人辯論救國方略。他對孫中山的革命理論就頗不以為然,認為孫氏革命如一劑猛藥,疲弱的中國已難以承受。若讓中國康復,只能仿效日本,以君主立憲的溫性藥力來逐步改良體質。雄辯的孫先生縱有“孫大
炮”之綽號,也無法將其說服。楊度的政治才幹和雄辯能力很快就贏得了中國留學生的膺服,湖南二百餘學子投票選舉同鄉會會長,楊度得票八十二張,僅比公認的革命黨首領黃興少五張。日後,他又當選為留日學生總會館幹事長(相當於會長),可見人氣之旺。因悉心研究各國憲法及政體,楊度成了“憲政”的權威詮釋人,名聲遠播帝都北京。清光緒三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906年1月21日),隨五位考察各國憲政大臣出訪的湖南老鄉熊希齡找到他,請他代五大臣撰寫東西洋各國憲政情況的文章。楊度遂將自己的政治主張與超眾文采一併傾於紙上,寫下《中國憲政大綱應吸收東西方各國之所長》和《實施憲政程式》兩篇綱領性文章。“答卷”上交後,得到了五大臣的讚賞,其精華悉收入“考察報告”中。對楊度來說,這是一次更能展示思想鋒芒與非凡文采的“殿試”,以致連住在養心殿裡的那位老婦人也暗暗饒恕了他——慈禧太后同意光緒皇帝於是年七月十三(9月1日)下詔“預備仿行憲政”,兩年後,又接受了張之洞和袁世凱的聯名保薦,傳諭:
。。
市井有誰知國士(3)
候選郎中楊度著四品京堂候補,在憲政編查館行走。
憲政編查館,是清廷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設立的“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室”,初名“考察政治館”,由軍務處的王大臣管理,至宣統年,竟由總理大臣親兼一把手。所以說,此機構雖為新設,且是以編譯和制訂新法為主要工作的務虛部門,但級別很高,算是正部級編制吶!在內憂不止、外患不已的困境中,滿清政府終於小心翼翼地走上憲政的道路。而楊度也應運而生,成為近代中華倡言憲政第一人。為籌建憲政黨,他曾與熊希齡趕往神戶,與梁啟超“熟商三日夜”,由他本人出任憲政黨幹事長。所謂立憲,亦可謂政黨政治。無多黨,何來競爭?無競爭,何談監督?無監督,何能不腐敗?因內部人事糾紛,憲政黨沒能搭建起來,他又一鼓作氣建立了“憲政講習所”,後改稱“憲政公會”,他任常務委員長,明確提出以“設立民選議院”為中心目標。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秋,楊度回到湖南為伯父楊瑞生奔喪,仍念念不忘憲政大事,他發動湘省士民入京開展國會請願運動,起草了《湖南全體人民民選議院請願書》。今天,距這篇“憲政倡議書”問世近百年之後,我認真讀著楊氏的激揚的文字,猶能感受到一股強烈的衝擊力(標點與段落由筆者所加):
……國家者,由人民集合而成。國家之強弱,恆與人民之義務心為比例,斷未有人民不負責任而國家可以生存,亦未有人民不負責任而國家尚可立憲者也。中國人民數千年來,屈伏於專制政體之下,幾不知國家為何物,政治為何事!即其當兵、納稅,亦純出於強力之壓迫,並不知人民對於國家之職務應如是也。東西各國,人思自救,舉國一心,其忠君愛國之忱,我國人民實多遜色。然彼何以至此而我獨不然者?即純以民選議院之有無為之關鍵也!蓋有民選議院,則國家對於人民,既付以參政之權利,故政治之得失,上下同負其責,而彼此無復隔膜,且利害與共,意志自通,關係既深,觀念自切。……今惟有利用代議制度,使人民與國家發生關係,以培養其國家觀念而喚起政治思想。俾上下一心,君臣一德,然後憲政之基礎確立,富強之功效可期。否則,政府獨裁於上,人民漠視於下,國家成為孤立,君主視若路人,雖日言“立憲”亦安有濟乎?
多麼發人深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