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兒不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按照想象,這個瀏覽器可以執行所有的應用軟體。這就是十分宏偉的.NET 計劃,聽起來和今天谷歌或IBM談的“雲端計算”非常相似,唯一的差別就是微軟的“超級瀏覽器”是單一平臺的,而谷歌或IBM 更希望看到多個跨平臺的瀏覽器彼此競爭。
很難想象,比爾·蓋茨正是在“阿爾欽去度長假”的時候,決定設立.NET 集團的。更難想象的是,保羅·馬里茲畫好了這樣的藍圖後,居然也度長假去了。而執行這個.NET 計劃的任務就留在.NET總負責人,我的新老闆,微軟集團副總裁鮑伯·馬格利和他的三位下屬的身上。比爾·蓋茨對這個項
目相當投入,因為我的技術背景,他總是找我一對一地和他交流如何執行.NET。
這段時間,我幾乎每一兩個星期都見蓋茨一次,和他溝通我的看法。對於這個宏偉的計劃,我和蓋茨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比爾,我認為,超級瀏覽器應該有四個部分。第一,既然要開發一個‘超級瀏覽器’,就應該把公司裡做瀏覽器的專家彙集起來,開發一個瀏覽器平臺,讓所有的應用軟體都能在一開啟這個瀏覽器時就能使用。這樣,未來的應用軟體和網站就沒有分別了。第二,微軟的MSN 將轉移成雲端計算後臺,做電子郵件、即時通訊、登入等功能。這些功能也都可以提供給各個網站和應用,使用者會驚訝地發現這個功能令他們愛不釋手。第三,我們要把Office 移植到網際網路上,讓使用者可以得到
自動的備份服務,永遠不會丟失文件,還有,可以提供各種收費的網上服務,例如高質量的列印、機器翻譯和人工翻譯等。第四,我們需要開發新的程式設計技術,可以結合網路和客戶端的功能。”
接下這個任務的時候,我興奮不已,因為我深深地知道,這將是一項改變世界的工作。
這段時間是很美妙而且值得回憶的。能和蓋茨一起設計網際網路未來的藍圖是非常激動人心的。這時候,他常提到我回到總部他有多開心。《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談到了蓋茨新一代的七位智囊團成員,其中特別談到我和蓋茨的特殊關係,還有他從中國把我召回總部的故事。確實,蓋茨非常認可我的意見,並給了我很多鼓勵。但是,當我開始行動時才發現,在這個夢想的背後,有太多個人無法左右的羈絆。在微軟外部,人們可能會想象,蓋茨是無比權威的,只要擬定了方向,他的指揮棒一點,整個公司就服從地改變了。但是實際上,組織結構中的內部鬥爭是任何公司內部常見的問題,而蓋茨一向不願意處理這類問題。他和我談好技術方向以後,就要我的老闆馬格利去執行。但是一開始執行才發現,要完成這樣的任務簡直是“四處碰壁”。
公司內部共有三個團隊在做基於瀏覽器的技術:Internet Explorer,MSN Explor—el〃,NetDocs。如果要執行蓋茨和我擬定的方向,這三個團隊都必須要整合到我的麾下,然後還要擬定一個大家都能
接受的計劃。同時,這三個產品現在的計劃也必須繼續進行。我發現,這裡面,技術問題和產品問題都難不倒我,但是其中的“人的問題”真的非常嚴重。任何一個小問題背後都是掙扎、爭吵,不可開交。
比如說 MSN Explorer ,它是從 InternetExplorer(IE)脫離出來的瀏覽器,因此和 IntemetExplorer 是死對頭,但是另外一個團隊,NetDocs和MSN Explorer 也有過節,因為他們用不同的技術。而真正恨NetDocs 入骨的並不是別人,正是Office團隊,因為NetDocs 的使命是經過網際網路用瀏覽器取代 Office。這裡面每個團隊都是巨大的。IE、NetDocs 都是五六百人,Office 是數千人,所以這麼多人之間的關係非常複雜。可是在微軟,大家又深信著:如果公司有意把一件事情做成,公司會把資源改組,放到負責人之下。而且,我發現在微軟這樣聰明人多的公司,存在許多競爭激烈的派系。作為一個外來者,我只能如履薄冰地在總部摸索。
我發現,其他部門的高管不願意配合,不願讓
自己的優秀員工去別的部門做類似的業務。這四個部門都產生了很大的分歧,IE 的團隊很大,抽調人員很難在短期作出決定,而0ffice 部門則徹底不支援這個計劃,原因顯而易見,網上做一個類似的軟
件,是直接要影響0ffice 的銷售啊!所以,上述三個團隊中只有一個(MS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