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兒不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學”(political science)。
大學二年級,我開始主修“政治科學”,這屬於一種“法學博士預科(pre…law)”的專業。但是,上了幾門課後,我就發現自己對此毫無興趣,便開始和家人商量轉系的事情。
我入學時,學校安排我加入了一個“數學天才班”,那裡集中了哥大所有的數學尖子,一個班只有七個人。我們在那裡學習微積分特別理論,但很快,我就發現我的數學突然由“最好的”變成“最差的”了。這時我才意識到,我雖然是“全州冠軍”,但是我所在的州是被稱為“鄉下”的田納西州,當我與這些來自加州或紐約州的真正的“數學天才”交手
時,我不但技不如人,連問問題都膽怯了,生怕我的同學們看出我這個“全州冠軍”的真正水平。這麼一來,我越來越落後。當我上完這門課後,我深深地體會到那些“數學天才”都是因為“數學之美”而為它痴迷,但我卻並非如此。一方面,我羨慕他們找到了最愛;另一方面,我遺憾地發現,自己既不是一個數學天才,也不會為了它的“美”而痴迷,因為我不希望我一生的意義就是為了理解數學之美。
因此數學系的“備選”,在當時看來,也必須放棄了。失去了政治科學、數學,我的未來之路將通往何方?好在我心中已經有了一個合適的選擇,那就是當時還默默無聞的計算機專業。
我在高中時就對計算機有很濃厚的興趣。有一個週末,我寫了一個程式,讓它去解一個複雜的數學方程式,然後把結果列印出來。當時機器的執行速度非常慢,寫完程式後我就回家了。週一回到學校,我被老師叫去罵了一通:“你知不知道我們所有的紙都被你列印光了!”我心裡一驚,原來,這個數學方程式有無數的解,週五我走後,程式一直在執行,計算機也就一直在列印結果。當時一箱列印紙可能要花掉學校幾十美元,就這樣被我全部打光了,老師當然很生氣。
大一時,我很驚訝不用打卡也可以使用計算機了,而令我更驚訝的是,這麼好玩的東西也可以作為一個“專業”。於是,我選修了一門計算機程式設計課,當時,計算機軟體的概念剛剛開始興起,正從過去科學程式設計所用的FORTRAN 走人結構化程式設計的Pascal和c。我對這樣充滿魔力的語言無比好奇。
幾個月下來,我發現自己在計算機方面相當有天賦,而且遠遠超過我的數學天賦。我和同學們一起做程式設計,他們還在畫 flowchart(流程圖),我就
已經完成了我所有的題目。考試的時候,我比別人交卷的時間幾乎早了一半,我發現自己不用特別準備,就可以得高分,同學們說我是“計算機天才”。透過學習計算機,我還感覺到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未來這種技術能夠思考嗎?能夠讓人類更有效率嗎?計算機有一天會取代人腦嗎?”而我知道,解決這樣的問題才是我一生的意義所在。
當時,IBM PC還沒有推出,我們的功課都是在兩臺大型機上執行的。一臺是上百萬美元的 IBM S
/360,它的速度是l6MHz!不到如今一臺普通PC(至少2000MHz)的1%(雖然它的價錢貴了l 000倍)。更讓人不能相信的是,使用這臺 IBM,我們要把程式打在一疊卡片上面,每張卡片是一條程式的指令,每一個指令都要用穿孔機(card punch)刻出孔來表示,然後,我們把一疊卡片放入讀卡機,幾分鐘後,IBM 處理完畢,把結果列印出來。十次有九次打出來的是“程式錯誤”、“編譯失敗”等問題,但是,我們沒有任何工具,只有自己一行一行地去找錯在哪裡。沒有螢幕,沒有互動,用卡片輸入,在紙上輸出。白天,這臺機器主要是學校用來排課,到了晚上才輪到學生用。往往到了半夜,還有很多紅著眼睛的學生在那裡,翻著一張張卡片來找自己的程式為何出錯。
另外一臺大電腦是 DEC VAX ll /780。這臺號稱“迷你電腦”的中型機也是個龐然大物,價值數十萬美元。但是,學生們都瘋狂地喜歡這臺電腦,因為這臺機器不用打卡,而用上了分時(time—sharing)的技術,可以讓幾十個人實時地分享這臺電腦。每一個學生能夠很容易地用一臺終端,接到機器上,感覺就像整臺DEC 只屬於自己,但是其實每一秒鐘都被分割成很多份,使用者輪流使用。就是在這臺DEC 機器上,我學會了程式設計,發掘了我在計算機方面的天賦和興趣。
我每天都盼望著晚上去電腦室,每晚都過得特別快樂,往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