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兒不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所有考試都是寫論文,而不是考背功。
我一直認為,美國的大學教育,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們從閱讀中思考,從辯論中思考,從而獲得啟示,進而將獨立思
考變成了一種能力。美國教育家斯金納
(B.F.Skinner)說:“如果我們將學過的東西忘得一乾二淨,最後剩下的東西就是教育的本質了。”他所說的正是自修之道,也是獨立思考的能力。
大一的時候,我大部分時間都在學美術、歷史、音樂、哲學等專業的課程,接觸了很多東西,我覺得這是找到自己興趣的機會。在哲學課開始之前,老師要求我們閱讀尼采的著作,領悟柏拉圖的思想,思考辨證的關係。課堂上,我們分成兩組討論什麼是辯證法,辯證法的本質是什麼。我們分析尼采,分析亞里士多德,分析柏拉圖。對於不同的觀點,進行激辯,在一次次的辯論中,我們的價值觀不自覺地受到了影響。
直到今天,我還記得哲學系的一個老教授說的話:“知道什麼是make a differ—ence(製造不同)嗎?想象有兩個世界,一個世界中有你,一個世界中沒有你,讓兩者的不同最大,最大化你的影響力,這就是你一生的意義。”
這句話,可以說影響了我的一生。那之後,凡是我要作重要的決定,我都會想起這句“讓世界不同”的話,從而讓我的內心在作出選擇的時候更加堅定。
記得有一次,我向老師提出,為什麼我們的哲學課都是西方哲學?為什麼不用同樣的方式研究東方哲學呢?雖然哲學的最終點是一樣的,但是西方往往是經過客觀、理論、分析的方式,而東方更多的是感性、精神、體驗的。探索這兩種方式的相似和不同不是能更好地討論題目嗎?後來,很多同學也表示對這方面有興趣,亞洲各國的崛起也讓學校展開了“核心課程”中的“全球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