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2/4頁)
誰知道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2004年8月Google股票上市時,公佈其2003年的營業額為96 200萬美元,以及10 500萬美元的盈餘。它的上市方式很獨特,是在納斯達克以拍賣的方式成功上市,這兩位天才也搖身變成億萬富翁。”
“這個故事實在離奇,才6年,跟我不會離得太遠了嗎?我要提醒你,我們的目標是2 500萬歐元,不是250億美元。”
“我只想告訴你一個成功的故事。”
“成功的故事,好棒的一句話,我一直很喜歡成功的故事,不過我有成功人的長相嗎?”
“我們繼續,看這份報紙……”
“別那麼快,老爸,你才跟我講完一個美麗的童話故事,就打算另舉新例子,好像什麼事也沒發生?告訴我,Google的故事除了讓我有點氣惱之外,還可以讓我學到什麼?”
“你嫉妒了?”
“沒錯。”
“嫉妒有害身心,我寧可多說一些故事,最後再作結論。”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八章 創業當老闆(2)
“你自己去作結論!我們又不是HEC。先給我一兩個小結!”
“好吧,只會在美國,這個故事只會在美國發生。如果在法國,這兩個傢伙永遠也籌不到資金,也沒有任何一家大公司會像雅虎一樣,交給他們這樣大的市場。其次,狂妄自大不是缺點,要有毫不遲疑剷平高山、改變世界的企圖。這就是年輕的好處,不過我要把真正的結論留到最後一堂課。對你來說,什麼是‘老闆’法文,“從事”(entreprendre)的人稱為“老闆”或“企業主”(entrepreneur),所以作者在“從事”、“老闆”或“企業主”上大做文章。?”
“建立公司或買下公司的人。”
“很接近答案。查一下辭典,看它怎麼解釋?”
“‘企業的領袖’,他們還真傷腦筋呢。”
“那麼‘企業’的解釋又是……”
“商業或工業的交易。”
“也難怪現在的年輕人不愛付諸行動,解釋得那麼嚴肅又無趣。‘從事’的解釋呢?”
“‘開始執行’,就像是劊子手?好,我把解釋念出來:‘試圖說服某人,知道他的意見,例如就某事說服朋友。’你的‘老闆’這個說法好像不太有趣!”
“悲哀啊!可憐的法國。‘從事’指的是投入行動,將概念付諸行動。”
“像Google的那兩位?”
“不一定。”
“好。我們可以創立公司變成有錢人,但是該如何做?人人都可以?我也可以嗎?”
“是的,我相信很多人都能做到。必須要有興趣,尤其要有勇氣,責任很大,你得扛下全部的責任。如果你獨自工作就算了,但是一旦僱用員工,你就有責任,如果你被套牢,還會拖累別人。在企業裡,失敗是常有的事情,卻未必是因為老闆的能力不足。導致失敗的理由很多,不過‘付諸行動’,‘著手進行’我們所相信的計劃,是非常愉快的事。如果進行得順利,那將更加美妙。”
“在美國,也有人說,必須倒閉兩次才會賺大錢。”
“Google的那兩個傢伙不曾倒閉過。”
“的確,其實不曾倒閉過的人多的是。我是開玩笑的。”
“哈,跟你在一起真有趣!好,我雄心勃勃地成立公司,讓它33年後有2 500萬歐元的價值。如果我們想達到這個目標,就別浪費時間,我該怎麼開始?”
“現在輪到你變得有趣了。你繼續讀書,在法國和國外各完成一部分學業,畢業後,如果你有錢的話,可以旅行一下。”
“你可以替我付錢!”
“不行,你自己負擔旅費,你也可以在旅行地打工。這樣,你才能瞭解金錢的價值。”
“我只瞭解到,等我畢業後,你不會再給我經濟援助。”
“確實有這種意思。所以,旅行幾個月,想出辦法和決定到哪個國家工作。”
“開公司很難嗎?”
“在法國仍然很麻煩,不過比以前好多了。在美國、英國、西班牙、義大利或新加坡則很簡單,但是別忘了,如果你想在歐盟25國以外的國家開公司,你得有執照,而在美國很難獲得執照,除非你在當地讀書,或者你娶紐約富婆為妻……”
“也許這才是真正的好點子!好,我不開玩笑了……開公司要準備多少錢?”
“就法律來看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