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託合齊會飲案始末
更新時間2008…7…2 10:14:20 字數:675
康熙四十八年十一月
多羅安郡王嶽樂亡1。
鎮國公景熙首告步軍統領託合齊父子於安郡王喪期內宴會及貪婪不法各款。
康熙五十年十月
託合齊“以病乞假”
同月《南山集》案2。
康熙五十一年三月
尚書耿額等數名大臣以“為太子結黨會飲”罪受罰。
同年四月
戶部書辦沈天生等人包攬湖灘河朔事例勒索銀兩案
齊世武3。(刑部尚書)、託合齊、耿額(兵部尚書)等人都與此案關聯,受賄數目不等。
同年五月——九月三十日
康熙塞外之行
同年九月三十日
駐暢春園,召集諸皇子宣佈,拘執看守胤礽。4。
同年十月初一
正式頒旨,二廢胤礽。
同年十一月十九日
命胤祉、胤、胤祺、胤、阿靈阿、馬齊等會同宗人府查審此案。
同年同月
審理結束,作出“景熙首告各案俱實”之結論,並建議將託合齊凌遲處死。
康熙五十二年二月
託合齊病死獄中,因“罪惡重大”而被挫屍揚灰,不許收葬。
擴充套件閱讀:
1。安郡王即八阿哥胤禩嫡福金之外祖父。
2。即左都御史趙申喬疏參戴名世“前為諸生時,私刻文集,語多狂悖”。
戴名世為八貝勒胤禩老師何焯好友。《永憲錄》稱,此案由太子“摘其語進之,申喬遂起此獄”,未知是否屬實,待考。
3。齊世武以“事”胤礽得罪,“上怒極,命以鐵釘釘其五體於壁,號呼數日而死。”
4。國外傳教士有“諸皇子免冠、縛以雙手(於暢春園)”的記載,未知是否為滿人風俗。
其一 離別
更新時間2007…12…31 11:41:00 字數:1350
(康熙四十九年事)
冬日的午後,太陽暖暖地照在身上,人也跟著慵懶起來。進京已一月有餘,卻是凝結的冰塊般毫無變化。時光在百無聊賴的等待中流逝。
伸手可及的未來,一如縹緲的柳絮,明明就在眼前飛舞,可向它伸出雙手時,得到的不過是那一陣觸碰指尖的輕柔。
與阿瑪的離別,現在想來,仿若隔世。
那一日南方溼熱的潮氣中,是阿瑪緩慢平淡的話語:
“馨兒,明日便是上京之日,好好打點一下吧……”
我愣在原處,手中拿著的《全唐詩》書頁永遠定格在陳子昂“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1。”這句詩上。
四周蟬聲大作,一瞬間,分不清剛才聽到的話語是炎熱的天氣,還是狂躁的蟬聲讓我產生了不真實的幻覺,只覺得阿瑪的話已經緩緩融入了夏日最後的蟬鳴中。
早就知曉會有這天——上京,選秀,每個旗人女子必經的人生軌跡,無從選擇的必然。
只是,我一味的逃避,不聽不想,今後的生活會怎樣。我任性地待在阿瑪、額娘身邊,做那個家人百般寵愛的官家小姐。
總是以為離別的日子遙不可及,轉眼卻要海角天涯,心裡一陣失落。
淡淡揚起笑容,面色平淡的將阿瑪送出繡樓後,我屏退了媽媽,丫環的伺候。
輕輕放下手中緊握的書籍,從此,要與這微微泛黃的書頁永別。陰涼朝北的室內隔退了屋外明媚的陽光,此刻,卻氾濫出一股哀涼的無奈。
緩緩伸手撫過繡樓裡擺放的物件,這紫檀木桌這太師椅,這把拂過我髮絲的象牙梳,滿屋的書籍,目光一一巡視伴隨我多年,滿滿全是依戀的存在。
再回首,定定的看著雕樑畫棟的木樓,園子,竟恍惚了神情。承載了我童年所有歡笑的老宅、漢江,我明日便要啟程離別。
前一刻還是無憂慮的稚童,這刻開始,已經學會了無聲的輕輕嘆息。
我亦知曉阿瑪不捨我的離去,他卻從未在我面前表達他內心的感傷,比起額娘含淚婆娑的雙眼,阿瑪離去時明顯瘦弱的蒼老背影更讓我肝腸寸斷,悲痛欲絕。
我,只能微笑,因為我知道,即使蒼白無力,這樣的笑容也會讓阿瑪放心不少。
阿瑪親自將我送至京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