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 (第3/4頁)
丟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們更有創造力和激情,而行為舉止上也自然會表現為不拘一格的特立獨行。他們這10年集體的成長和成熟給中國的商業環境帶來了新的景象,也將深刻改變中國未來的商業圖景。
txt小說上傳分享
富豪們的學歷
1999年的中國富豪們大都是“原生態”的小學或中學出身。4年後的2003年,百富榜上大專和本科學歷以上的富豪已佔到57%。2008年,毋需統計就能想到,富豪們的學歷一個賽過一個──MBA如雨後春筍,博士層出不窮。
再回到1999年。這一年,萬向集團的掌門人魯冠球的虎子魯偉鼎28歲,但已擔任萬向集團總裁五年。魯偉鼎是從十幾歲就進入萬向集團,在集團各個崗位上輪轉,然後分別於1992年和1994年,任集團副總裁和總裁。5年後,魯冠球讓魯偉鼎到哈佛商學院充電,一去就是3年。魯偉鼎回國後開始任萬向CEO,管理才能確實勝之前一籌。
2003年11月底美國《時代》雜誌和美國世界新聞網評出“2003年全球最具影響力企業家”,共有來自全球電信、汽車、媒體、食品及金融等行業的20位企業家入圍,魯偉鼎名列其中。
2003年9月下旬,人民日報一則報道稱,在近日舉行的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成立10週年座談會上,有關專家介紹,2002年的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者中大專及大專以上學歷的佔,比1993年的提高了個百分點。這是中央媒體少有的幾次關注企業學歷的報道之一。
2008年4月,江蘇省統計局在揚州的一項調查顯示,企業家的學歷與重視自主創新的意識成正比,企業家學歷越高,越重視自主創新。具有博士學歷的企業家,100%認為自主創新對企業的生存與發展起了重要作用,高中以下學歷的企業家持同一觀點的為。
有人批評這一調查的不妥之處——硬要把企業家的學歷與自主創新捏在一起拼成一個命題,難免牽強。從全國範圍來看,魯冠球不過只有中學學歷,但萬向透過自主創新開啟國際市場,贏得了*總理的讚賞;重慶力帆董事長尹明善也只有高中學歷,47歲才開始涉足商海,55歲才開始攀登事業高峰,這同樣不妨礙力帆在自主創新道路上越走越遠。
沃倫·巴菲特曾說:“到學校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簡直就是浪費時間。”言外之意是實戰比理論研修更有價值。然而巴菲特自己忘記了,當初他正是看到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傑明·格雷厄姆的一本投資學著作時,才決定繼續到學校攻讀研究生的。
一言以蔽之,重要的不是富豪們的學歷高低,而是富豪們為獲取或放棄學歷所持的態度與理念。
學歷困境的代際相傳
時隔多年之後,張朝陽被淹沒到了博士堆兒中。企業界關於學歷、充電的新聞依然層出不窮,並越來越呈現出“兩頭尖”的分化現象。
一邊是民營企業家充電意識增強。早在2002年前後,不少省市的政府部門或牽線或搭橋,為民營企業家們提供渠道或智力甚至資金支援,幫助或推動他們到高校或其他機構充電再造。這是一種好的嘗試。
另一邊是社會對“80後”富豪們的過度推崇。以IT業為例,繼20世紀60年代出生的張朝陽、馬雲、李彥宏,70年代出生的丁磊、馬化騰之後,康盛世紀的戴志康(1981年),PCPOP公司的李想(1981年),MaJoy的茅侃侃(1983年),暢網科技的陳曦(1981年),海川傳媒的高燃(1981年),163888翻唱網的鄭立(1982年)等“80後”年輕一代,被傳媒貼上標籤,急匆匆地推到財富新貴的T型臺上。
這種做法對判斷力與價值觀尚不成熟的“80後”同齡人或“90後”來講,往往會形成一種錯覺,以為改革開放30年後的中國,是遍地黃金的一方寶地。於是,他們開始模仿他們的偶像──這些“80後”財富新秀們中途輟學或高中後即創業的模式,準備開始自己的財富之旅。
財經作家吳曉波在談到“80後”財富新貴時的一段文字頗為精闢:
當這個國家開始改革開放的時候,他們還沒有來到人世,現在卻已經開始顛覆所有貌似堅硬的東西,這是天生的全球化的一代,是生來就與網際網路“無縫對接”的一代,他們成長在一個開放的家庭和社會,沒有經受過意識形態的煎熬,沒有傳統的羈絆與包袱,更沒有產權制度的困擾,他們比所有的前輩商人都要幸運,他們看上去一個個前程遠大,不過,他們即將面臨的挑戰和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