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裁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述慶擔任臨淮總司令,率部北上以壓縮徐州一線,可是軍需供應困難,槍支彈藥奇缺,根本就無法動彈只能繼續在臨淮、清江一帶待命,說是待命呢,其實也就是佔地盤,搜刮軍費,畢竟南京陸軍部不給軍餉,林述慶手下這麼多大頭兵也得吃飯不是。
如此這樣就造成了一個很有趣的局面,南京臨時政府陸軍部把南京周邊的部隊整編成了二十多個師,但是能夠拿軍餉的只有少數幾個,真正聽從命令並且得到補給的也只有黃興手下的11、12師,剩下的不是軍械奇缺就是人員短缺,真要打起來估計也只能看戲。
如果說以前黃興是因為看到了南方軍隊勢力太差無力北伐而生出和談的心思,那麼現在黃興還是抱著同樣的理由。而孫文在剛剛回國擔任臨時大總統之際,可謂是意氣風發一心想要北伐,甚至全然不管不顧陶成章等光復會人的反對,由此造成同盟會和光復會的矛盾加大,以至於雙方徹底決裂。
而當孫文當了大半個月臨時大總統後,面對南京臨時政府的職員們,各國的外交人員以及士紳們,臉上的笑容雖然依舊但是那股深深地疲憊卻是無時無刻都在表達這他對局勢的無能為力。
南京臨時政府的財政問題就像一把利劍一樣,正在緩慢插入心臟,時間一點一滴的流逝,利劍就越來越靠近心臟,最後引發徹底崩潰。
如此巨大的壓力下,孫文終於是承認革命不但需要精神,還需要錢。為了錢不惜和日本借款,甚至以私人的名義找人借等等各種辦法都來。此時,日本方面還依照著代理人計劃,一方面給予陳敬雲扶持而另外一方面對南京臨時政府加以扶持,雖說對南京方面沒有樂觀態度,但是日本依舊用商業交往等私人名義陸續給南京臨時政府提供了近千萬的貸款。
即便如此,南京臨時政府的財政問題也得不到根本性的解決,究其原因,是因為南京臨時政府雖然被各省表面上承認,但是實際上只是一個代表會議而已,包括蔡鍔、陸榮廷甚至廣東的陳炯明都對這個南京臨時政府沒什麼信心和認同感,這也包括陳敬雲在內,各省的稅款基本都自己截留自用,也都編練著自己的省內部隊。對南京方面除了發發幾封通電錶示下自己對南北和談的關注外,基本就沒下文了。
從實際性而言,南京臨時政府只是一個南方各省推出來的表面政府,只是一個名義上的統一政府,並不具備實際意義,在南方各省的實權都督眼中,臨時政府就是用來南北和談的。軍隊嘛,陳敬雲和蔡鍔甚至廣東的陳炯明都沒想過靠南京方面,而是自己練自己的兵。南京臨時政府的實際權威只侷限於南京方圓百里以內,或許百里還不到。
這樣造成的實際情況下,一個空有名頭的南京臨時政府根本就沒有足夠的實力來對抗北洋。
這個問題黃興早就看明白了,光復會的人也早就看明白了,到了後來孫文也看明白了。
等到了一月下旬的時候,南京臨時政府內包括孫文在內的諸公已經達成一致。那就是和談。而且是真正的和談,不再是像前些時候那樣名為拖拖拉攏。當然了,為了給和談製造聲勢,同時為了準備袁世凱不答應和談,北伐的準備還是要繼續做下去。
等南京這幫人明白過來的時候,陶成章卻死了!
陶成章和孫文的矛盾由來已久,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早些年的時候就發生過多次爭吵,辛亥回國後由於共和大局已成,光復會和同盟會之間的正統之爭更是達到了最為激烈的程度,在政治上光復會推舉章炳麟取代孫文,意圖謀取大總統職位,在軍事以及其他實權位置上,陶成章前期發動各種力量準備推翻陳其美的上海都督之位,後來又和陳其美爭奪浙江都督之位。
陶成章因為和孫文關係不和,同時又威脅到陳其美謀取浙江都督一位,加上光復會和同盟會之間劇烈的黨派鬥爭,使得陳其美終於是忍不住派出了殺手意圖行刺陶成章,企圖從根本上解決浙江都督之爭。
早在十四號那天陶成章就被刺客行刺過一次,不過那次陶成章命大,只是手臂受了點傷,而兩個刺客也被當場打死,其中一個叫蔣志清,另外一個叫王竹卿。而這次未成的刺殺也引起了軒然大波,就連遠在福州的陳敬雲在看到報紙上說陶成章被刺殺後也覺得不可思議。
這陶成章可是光復會的領袖人物,而且要刺殺他的人裡頭竟然還是同盟會的人,幾乎瞬間裡就引爆了火藥桶。光復會和同盟會開始大罵,不但在報紙上罵,就連現實裡見到了也經常看見這種事情的爆發。
這還不算呢,就在這個火藥桶被引發的時候,在二十二號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