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兒不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望來結束阿爾及利亞的流血衝突。1962年3月,在法國公民投票贊成這一舉動之後,戴高樂同意停火,並同意舉行公民表決來決定阿爾及利亞的前途。一個〃秘密軍事組織〃立即在阿爾及利亞和法國發起恐怖運動,企圖推翻這一協議,但由於有人民大眾的支援,戴高樂堅持了他的行動方針,1962年7月3日,在阿爾及利亞人民以壓倒之勢投票贊成獨立之後,戴高樂宣佈阿爾及利亞獨立。這時,整個北非自1830年法國士兵在阿爾及利亞登陸以來第一次全部獲得了自由。准許阿爾及利亞獨立標誌著曾擁有近400萬平方哩土地、包括4100多萬人口的法屬非洲帝國的結束。
八、中東
其時,阿拉伯的民族主義在中東同在北非一樣富有戰鬥性。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年月中,英國人放棄了對埃及和伊拉克的控制,這兩個國家都加入了國聯。但阿拉伯的民族主義者遠沒有得到滿足,因為英國人對這些國家仍行使著控制權。他們保留了各種特權,包括在蘇伊士運河保留守備隊、在伊拉克保留3個空軍基地以及同埃及一起管理蘇丹的權力。法國人的頑固態度更令人憤慨,他們繼續將敘利亞和黎巴嫩作為託管地加以控制。最重要的是,由於2O世紀30年代中大批猶太人遷入英國控制的巴勒斯坦託管地(見第二十一章第二節),阿拉伯的民族主義已被喚起。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富有政治意識的阿拉伯人或是保持中立,或是公開反對西方列強。一位阿拉伯學者在提到兩次世界大戰之間數年中的痛苦經歷時這樣說道:〃……在以民主主義的名義實行的壓迫和以法西斯主義的名義實行的壓迫之間,沒有什麼可選擇的。〃許多阿拉伯領導人確信希特勒會獲勝,他們想站在勝利者一邊。這些因素說明了為什麼1941年5月伊拉克會爆發親軸心國的起義,為什麼埃及國王法魯克一世會不顧他的條約義務,只給英國人極勉強的援助。
儘管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阿拉伯民族主義者未能實現他們的抱負,但戰後新的勢力均衡卻為他們提供了極好的機會,他們立即利用了這一機會。戰前控制中東的英國和法國這時開始急劇地衰退。一個權力真空產生了,美國和蘇聯都想填補進去。阿拉伯人巧妙地利用英法的衰弱和美蘇的競爭,挑撥一方反對另一方,從而使他們能取得在幾年前會是十分荒謬的讓步。阿拉伯人還因他們對中東巨大的石油儲藏量的控制而使自己獲益匪淺,這種巨大的石油儲藏量在戰後頭幾年中對西方來說似乎尤其不可或缺。
1944年10月,阿拉伯人組成了阿拉伯國家聯盟,以協調它們的政策,充分擴大它們的勢力。阿拉伯聯盟在敘利亞和黎巴嫩首次獲得了反法國人的成功奇Qisuu書網。1945年5月,法國一支遠征隊在貝魯特登陸,並著手轟炸大馬士革,企圖嚇倒當地的民族主義者;這種戰術早先在ZO世紀20年代很盛行,但此時卻沒有奏效。阿拉伯聯盟理事會立即舉行會議,並透過了一項決議,要求所有法國軍隊部撤走。丘吉爾支援阿拉伯人。尤其是因為戰爭尚未結束;他不想同中東已被喚起的阿拉伯民族主義相對抗。在英國的壓力下,法國人撤走了他們的軍隊,1945年7月,同意結束他們對中東的統治。
戰後,在埃及,民族主義頜導人的目標是廢除或修改1936年的條約,這一條約是英國控制運河區和蘇丹的合法依據。1946年,雙方的直接談判未達成協議便終止了。第二年。埃及將它的問題提交給聯合國安理會,但又沒有得到滿意的結果。1951年,埃及採取了直接行動,宣佈廢除1936年的條約。法魯克被宣佈為〃埃及和蘇丹的國王〃,自願軍發動游擊戰,進攻駐守運河區的英國部隊。結果證明,無論是宣佈法魯克為國王還是進行遊擊戰,都是無效的。由此產生的失望加上對巴勒斯坦戰爭中慘重失敗的普遍不滿,最終導致了1952年7月的軍事政變。穆罕默德·納吉布將軍奪取了政權,並迫使國王法魯克退位。
1953年8月12日,納吉布清除了埃、英之間鬧摩擦的一大根源,因為他在這一天同英國締結了一個協定,根據該協定,蘇丹人有權對獨立、與埃及聯合或其他行動方針作出選擇。蘇丹人決定獨立,1956年,蘇丹加入了自由國家的行列。埃及人剩下的不滿——英國人繼續呆在蘇伊士運河區——一是由代替納吉布成為埃及新政權首腦的加麥爾·阿卜杜勒·納賽爾消除的。1954年IO月19日,在經過長期的談判之後,納賽爾同英國簽訂了一個協定,根據該協定,英國守備隊將按所規定的條件撤離運河區,那裡的英國設施將轉交給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