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兒不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克魯瑪)。另一方面,亞非國家在聯合國中憑藉其數量上的優勢大大地增加了它們的影響。聯合國剛成立時,在51個成員國中亞非國家僅佔13個,到197O年時,在124個成員國中它們已佔70個——絕對多數。這一大批新成員國從根本上改變了聯合國中的均勢。值得注意的是,早在1961年,原先由斯堪的納維亞人擔任的聯合國秘書長職務已由緬甸人吳丹擔任。與此同時,一位印度人代替美國人成為吳丹的行政秘書,兩名非洲人成為副秘書。
由於表決力量中的這一變化,於1969年12月結束的第24屆聯合國大會已被稱為〃小國會議〃。各種決議儘管遭到一兩個核超級大國——蘇聯和美國的反對,但還是被透過了(奇*書*網*。*整*理*提*供)。這些決議中有些要求立即暫停大國間的核武器競賽,有些要求成立一個國際組織來開發海底資源,有些要求取締所有的化學武器和細菌武器,包括美國在越南戰場上使用的催淚毒氣和脫葉劑。當然,小國的這種表決力量並沒有改變國際政治生活中的嚴酷現實。1964年初,美國國務卿迪安·臘斯克在下面這段話中清楚地說明了這一點:〃現在,能組成聯合國大會三分之二的多數的國家僅擁有世界總人口的10%,也就是說,他們總共只捐助攤派預算的5%。……聯合國如果沒有那些問它提供資源並有能力採取行動的會員國的支贊,根本無法採取重大行動〃。確實,小國越將他們的觀點強加給聯合國大會,大國越趨向於獨自在外界作出真正重大的決定。正如一位不再抱幻想的代表在1969年底所說的那樣;〃小國管理著東河岸邊的美麗建築物,兩個大國管理著世界其餘地方。〃
第二十八章 兩極分化的結束
我們沒有永久的盟友,也沒有永久的敵人。我們的利益才是永久的。
帕默斯頓勳爵
似乎十分有悖常理的是,就在歐洲諸殖民帝國土崩瓦解時,歐洲大陸正在恢復經濟上的繁榮和政治上的獨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所遭受的損失與接踵而來的冷戰的壓力一起迫使西歐依靠美國,東歐依賴蘇聯。幾十年前還統治全球的歐洲大陸的前途這時似乎是暗淡的、危險的。但是,20世紀50年代時,東歐和西歐各國卻驚人地東山再起。這一復興同中國日益增長的實力和自信一起導致了一種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蘇短暫的首要地位讓位於一種新的多元化社會。這實質上意味著全球地方主義的恢復——至少從政治上來看是如此——這種全球地方主義是1500年以前的數千年中世界事務的特點。
一、美蘇全球霸權
1947年,丘吉爾問道:〃現在的歐洲是什麼呢?它是一堆瓦礫,是一個藏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發源地。〃這是對包括西歐和東歐在內的整個歐洲大陸的生動描繪。西歐和東歐都被第二次世界大戰弄得荒蕪不堪、民窮財盡。這兩個地區在戰後都不得不向兩個新超級大國——美國和蘇聯尋求支援。在軍事方面,西歐依靠美國組織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而東歐則依靠蘇聯組織的華沙條約組織。在經濟方面,西歐依賴於由美國提供資金的馬歇爾計劃,而東歐則依賴於經濟互助委員會,從理論上說,這個委員會的任務是輸送蘇聯援助的物資,但實際情況正相反。
這種形勢與人們所熟悉的19世紀和20世紀初佔優勢的歐洲全球霸權的格局驚人地相反。19世紀和20世紀初時,全世界的人已習慣於整塊整塊的大陸為歐洲列強所瓜分,並開始認為這幾乎就是事物正常秩序的一部分。但這時,發生的情況卻恰恰相反:歐洲本身正在被外來的兩個大國劃分成兩大勢力範圍;同時,歐洲的殖民地不管帝國的首都同意與否,全都在擺脫歐洲的控制。因此,在戰後頭幾年中出現歐洲死亡的訃告並不令人奇怪。歐洲這時與希臘化時代的希臘相似,那些標題為《歐洲的末日審判》、《歐洲的政治崩潰》和《歐洲時代的消失》的論文都認為歐洲已滅亡。正如德國曆史學家奧斯瓦爾德·施本格勒在目睹第一次世界大戰帶來的創傷之後寫下了《西方的衰落》一樣,德國社會學家阿爾弗雷德·韋伯在目睹第二次世界大戰帶來的更大的創傷之後寫下《別了,歐洲歷史》。
二、冷戰的緩和
人們雖然不願承認華盛頓和莫斯科的首要地位,但最終還是勉強地承認了,這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面對冷戰造成的壓力和緊張局勢,人們需要華盛頓和莫斯科的支援。但是,冷戰在愈演愈烈地進行數年之後(見第二十六章第七節),到1953年開始減弱。一個原因是在晚年變得越來越多疑和強硬的斯大林於1953年4月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