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強敵後游擊戰爭,並爭取時間解決土地問題,以便更有效鞏固解放區。”①
毛澤東為中央軍委起草覆電:“同意粟電乘勝收兵,休整兩星期後再戰。”
宣泰、如南兩仗,使蔣介石和他的參謀總長陳誠大為震驚。陳誠急忙到南通召開黨政軍聯席會議,下令第二梯隊6個旅10餘萬人渡江北進,集中兵力向海安進攻。
海安,東臨黃海,西通揚(州)泰(州),南達長江,北接鹽(城)阜(寧),貫穿南北、溝通東西的三路兩河(通榆公路,通揚公路,海安至黃海公路,串場河,運糧河)在此處交會,歷來為兵家必爭的咽喉要地、“南北跳板”。元末,朱元璋與張士誠爭奪江海平原,常遇春在海安築城,切斷張士誠增援和運糧通道,使張士誠苦守的泰州孤城不攻自破。明代鳳陽巡撫唐順之為抵禦入侵倭寇(日本海盜集團)在海安築城扼守,打破了倭寇西窺淮揚、侵擾中原的陰謀,“淮(陰)揚(州)鳳(陽)泗(州)得安枕而臥”。
蔣介石及其手下將領此次進攻蘇北,也把攻佔海安作為第一步作戰的重要目標,企圖構成西至揚泰、東達海邊的封鎖線,以鞏固蘇中南部佔領區,打通蘇中通向淮北的門戶。然後,實現其第二步作戰計劃,與徐州南下部隊會攻兩淮,實現其“解決蘇北”的戰略目標。他們認為,海安戰略地位重要,華中野戰軍勢在必爭。因此,依恃其優勢兵力,採取分進合擊的戰法,企圖一舉攻佔海安,殲滅華中野戰軍主力。為了防止被各個擊破,採取錐形攻勢,正面不足30華里,縱深10餘華里,各旅靠攏前進。
強敵迎面壓來,粟裕沉著應戰。要不要固守海安,是他反覆思考的中心問題。
粟裕分析敵我態勢,權衡利弊得失,認為在適當時機撤出海安是必要的。因為當時還處在戰爭初期,中共中央早已明確指示,一切作長期打算,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要目標,要求我們不要輕易放棄戰略要地,更要求我們儲存有生力量,掌握戰爭的主動權。如果我們固守海安,那就正中敵人毒計。因為敵人集中6個旅的優勢兵力向海安進攻,並且有強大的第二梯隊作為後援,我軍即使能夠暫時守住海安,也要付出很大代價,消耗有生力量,最後仍然要被動地撤出來。如果我們先以小部隊實行運動防禦作戰,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同時掩護主力部隊休整待機,然後主動撤出海安,不僅可以使敵人背上包袱,分散兵力,便於我軍各個擊破,而且可以造成敵人的錯覺,以為我軍被迫撤退而驕傲麻痺起來,從而造成有利於我的戰機,奪取戰爭的主動權。
根據這樣的分析判斷,粟裕提出了初步的作戰方案:一、六兩師集結於海安東北地區休整待機,七縱在海安外圍打運動防禦戰。
這個方案一提出來,許多同志想不通,認為撤出海安可惜。他們說:“黨中央不是要求我們不要輕易放棄要地嗎?打了兩個勝仗還要放棄海安,前兩仗豈不是白打了?”有的同志說:“敵人沒有什麼了不起,我軍已經打了兩個勝仗,為什麼不敢在海安同敵人決戰?”
粟裕感覺到,戰爭的勝負決定於有生力量的消長而不在於一城一地的得失,這個重要思想還沒有為大多數幹部所掌握。要重視他們的意見,做深入細緻的思想工作,把領導的意圖變成廣大幹部的自覺行動。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智撤海安 奇襲李堡(2)
粟裕還想到,主動撤出海安,這是關係華中全域性的重大決策,必須採取慎重態度。他雖然自信自己的決策是正確的,但是不敢獨自作出決定。當時華中分局和華中軍區的其他領導同志都在淮安,只有粟裕一人在300裡外的海安前線。強敵壓境,時間緊迫。粟裕決定立即返回淮安,請華中分局和華中軍區領導同志集體討論決定。
7月28日下午4時,粟裕帶上一名警衛員,開始了一日一夜300餘里的急行軍。
在戰爭年代,粟裕要求身邊工作人員必須具備一定的指揮能力,還要掌握騎馬、游泳和開汽車等技能。他以身作則,不僅會騎馬、游泳、騎腳踏車,還會開汽車、摩托車、划船。有一次練習摩托車,摔到河裡,摔斷了一根手指。幸虧他游泳技術高,才從沉到河底的摩托車下鑽了出來。這一次,為了爭分奪秒趕路,他把一切可以利用的交通工具統統用上了。
粟裕駕駛摩托車從海安出發,經東臺、鹽城到湖垛鎮(今建湖縣),西邊是草蕩、水網地帶,摩托車不能行駛了。粟裕無可奈何地搖了搖頭,對警衛員說:“下車,從現在起,向北繞道益林鎮,要靠我們的小車走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