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他原本擔任眉州刺史,因為失職被貶為柳州司馬。被貶官後的他很鬱悶,就出去溜達散心,他和他的兄弟一起到了揚州。在揚州,徐敬業結識了因為貪汙從長安主簿貶官為臨海丞的駱賓王,以及從監察御史被貶為縣尉的魏思溫,還有一些失意的文人。失意的文人政客和降職官員混在一塊能幹什麼?文人政客有理論有謀略,降職官員有勇氣有力量,加在一起跟化學反應似的,很快生出一個詞:造反。
對,造反。造反這個詞不是名詞,是一個充滿激情的動詞。可所有的造反行動都是賭博,賭贏了,你改寫歷史;賭輸了,歷史改寫你。這裡頭不是有文人嗎,這種行動文人最好乾的事兒就是撰寫檄文,製造社會輿論。檄文一般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歷數對方的罪惡,先罵你,把你罵崩潰。這一點做得很好的是三國時代的陳琳,讓曹操全方位認識了自己的爹和祖父。二是說明自己這方領袖是誰,他的出身多麼高貴,他有多麼偉大,因此這是一場正義的戰爭。三是籠絡天下人,受苦受難的都起來吧,跟著我們幹,加入我們的隊伍,你們將擁有美好的未來和前程,你們未來不是夢!
駱賓王揮毫寫的一篇檄文就叫《代徐敬業傳檄天下人》。列舉武則天的三大罪狀:一是武則天與高宗父子*,跟這個睡完跟那個睡,還*王皇后;二是殺姐姐,害哥哥,弄死高宗,毒死母親;三是囚禁皇帝李旦,為了自己當皇帝,從而拼命提拔自己的孃家人。此三大罪狀,極其萬惡,人人得而誅之。
李顯登基真相—(唐)(9)
老實說,這篇文采斐然的檄文一半是實話,一半是誹謗。但無論如何,輿論是有了。還有口號呢。就是“打倒武則天,匡復廬陵王”。就差拉一橫幅,腦門兒上扎一頭巾上疏“絕食”二字上街*了。
這麼一來,可把廬陵王李顯嚇得不輕。他不僅沒看到希望,而且心裡更加憂慮恐懼。人家拿他當了旗號,對武則天來說,他就是一禍害。除掉他好比拔掉對方的軍旗。到時候,根本不會講什麼母子之情。
可憐的李顯,嚇得晚上睡不著覺,常被噩夢驚醒,抑鬱恐懼中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殺。
然而,事情並不像他擔心的那樣。武則天就是武則天,每臨大事有靜氣,她看了駱賓王寫的詔書以後,對裴炎說了一句話:這樣的人才,怎麼早沒發現!瞧瞧武則天這度量,這氣概,完全帝王風範。陣腳一點兒不亂,只用了7天時間,就調集了30萬大軍浩浩蕩蕩去平定叛亂。統帥是高宗的堂叔李孝逸。怎麼用這個人呢?武則天是有考慮的。這個李孝逸打仗很牛,而且,在李唐宗室裡,此人輩分高,威望高。你徐敬業不是號稱匡扶李唐嗎?那好,我就叫李唐宗室的老輩打你。不僅打服你,還打服天下人。這是一層意思。還有一層意思,但凡有腦子的人都該清楚,我用李孝逸做將領,已經表明了我的態度,我和李唐宗室是一家人,擔憂的別擔憂了,挑撥的別挑撥了。這就叫政治正義性,一般人我不告訴他。
說實在的,武則天確實具有帝王的資質。作為帝王,得有一個起碼的素質,就是知人善任。武則天平叛徐敬業之亂。勝得有章法,勝得有智慧。政治優勢、軍事優勢、用人優勢,民心所向,無不具備。怎能不勝?你徐敬業、駱賓王幾條小泥鰍能掀起什麼大浪,充其量是浪花一朵,唾沫星子再多其實也淹不死人,還得靠實力。
很快,一場叛亂被武則天*了。這是李顯沒有想到的。讓他更沒想到的是,聖曆元年,公元698年三月,武則天突然發來一道詔書。這份詔書的內容很奇怪,上面說廬陵王患病,需來神都治療。著其即刻起程。神都就是洛陽,武周時期的都城。武則天怎麼突然叫李顯遷移到洛陽呢?李顯真的得病了?
李顯沒病。武則天的這道詔書,也並不是要折騰李顯。而是她老人家在選擇繼承人的問題上,作出了最終的選擇。在稱帝后的七八年裡,這是一個困惑或者說折磨武則天已久的問題。立武氏還是將皇位還給兒子?她是左右搖擺,傳武氏,她的“大周”國號可以延續下去,但武氏裡沒有她的親生兒子,將來她的子孫將面臨怎樣的禍福,這個她心裡沒底。如果還給兒子,“大周”國號卻又無法延續。
武則天這一猶豫不要緊。李武兩姓的儲位鬥爭可就打得頭破血流了,且愈演愈烈。
天授二年,公元691年,武承嗣秘密指使洛陽人王慶之給武則天上疏,請武則天立武承嗣為太子。武則天不僅接受,而且很高興。有人跳出來反對,當即就被誅殺。這兩個犧牲者就是岑長倩和格輔元。
這說明,在立儲君的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