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湘碧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再有一件好事便是從單純的商人變成了地主,這在古代社會是個很難得的轉變。如今她家有房有車有田有鋪子,除了差幾個孩子,什麼也不缺了。日子過的好起來,以往的尖銳猛然消失的無影無蹤。對周家人的所作所為也不在那麼記恨和煩躁,更多時候囧一下就完了。便是發火也就一陣便拋擲腦後頭。她很忙,忙著過好日子,沒空跟你們瞎嚷嚷。也因為如此,在不知周家三兄弟罷工真相之前,就把周大嫂接了來,理由只有一個——同情一個孕婦而已。人們常常說,好人有好報。實際上哪怕是單純想做一個好人也要有一定的本錢。自己都焦頭爛額了,根本就無暇顧及其他。唯有自己過好了,才有心情去搞點別的副業。有些人做慈善、有些人找好,都是如此。周幸就是最近日子過的太舒服,又想辦法折騰起‘新’花樣來。新花樣就是羽絨服和羽絨被。這玩意不管古代還是現代都不算新鮮,據人形百度燕綏同志說,羽絨製品最早的記錄出現在唐朝,與絲綿一起為宮廷專享。這個沒有什麼等級要求,就是造價太高了!如今民間有錢人不是鉅富的也沒見過,也沒想到。搞到最後羽絨製品就這麼被歷史淘汰掉,再之後才被人撿起來。現代的羽絨製品,周幸倒是挺熟。進廠打工妹麼,能幹的也就那麼幾種活計。要麼電子廠,要麼服裝廠,要麼日化廠。反正周幸前世都做過,羽絨服的製作還略記得一些。還知道後世的高檔羽絨所採的絨毛多半是外國的鵝,本土的鵝毛產絨量很少很少。鴨絨就更少了,品質還不如鵝絨,她便直接pass掉了。實際上比起鵝絨來,絲綿更好搞到,但是價格接受不起,又不能自家養蟬,只好打目前很少有人要的鵝絨的主意。常言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唐代宮廷就開始使用的羽絨製品的原料,為什麼會沒有人要呢?其實真相很簡單,絨毛纖細,弄在被子裡或者衣服裡,總是飛出來,運氣差點還會被嗆著,這個嚴重的問題一直到改革開放三十年,整個世界的布料屆鳥槍換炮之後才徹底解決。宮廷的人多嬌貴啊?人家又不是用不起蠶絲被,稀罕的被你的絨毛調戲啊?普通人家呢,棉絮都有困難,想要絨毛也沒那麼容易收拾——採集有困難不說,清洗不當還容易有氣味,晾的不夠幹更是會腐爛,因此大部分時候鵝毛是被捨棄不要的。在北宋的冬天,充絨至少三百克才能夠保證保暖。一隻鵝的絨至多50克,一件羽絨服至少6只鵝!而一條羽絨被的重量則至少要3000克,即一件羽絨服的十倍。就目前的情況而言,被子比衣服要重要。因為冬天再冷,以她家的條件,取暖設施都不會少。可是到了夜晚睡覺時,房裡生炭火容易悶氣,不生火則比較寒冷。蓋房子時幾個人又嚴重沒經驗,直至居住一年後,燕綏才想起隔熱材這個問題。因此比起有火牆地熱設施的教坊司,好又多的居住環境可以說是惡劣了。前幾年都忙著討生計,燕綏的身體也還不錯。沒想到今年初病了一場,不知是傷了元氣還是怎地,入秋以來就開始喊冷。燕綏對周幸說再造之恩都不算過,因此周幸也想力所能及的報答她一番,才有了想做羽絨被這一出。羽絨並沒有想象中的好收集,此時的物資相對匱乏,等閒人家都不怎麼吃肉,更別提這樣單獨的家禽了。民間對坐月子等事,又更加迷信老母雞,鵝並沒有太大的市場。唯有各個酒樓常常買來做菜招待客人。當然豪門貴族自然日日殺雞宰鵝,可她也摸不著邊呀!只能跟酒樓的廚下打好關係,用低廉的價格買他們剩下的鵝絨。從入秋到現在,收集帶整理,弄出來的合格鵝絨才一千多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看樣子燕綏今年是蓋不上鵝絨被了==|||。蓋不上也得做,免的明年繼續蓋不上就鬱悶了。周大嫂來的第二日,就被周幸拖到菜市場去了。周大嫂疑惑的問:“你不是說去酒樓收麼?怎底又跑市場?”周幸笑道:“大嫂有所不知,東京人最是懶散。略有條件的人家,等閒不下廚幹活的,嫌棄腌臢。內城許多人家,連早起洗臉的水都是買的。外城略好些,但很多人也不耐煩幹殺鵝拔毛這等瑣事。都在賣鵝處叫店家殺了破開,連內臟都一併清洗乾淨,只回家燒便是了。所以店家那頭總有些許鵝毛,我跟他們打了招呼,每日的鵝毛都與我留著。或是告訴我,誰家酒樓買了鵝去,我便順著他們給的單子尋毛便是。”周大嫂目瞪口呆:“那賣鵝那樣收拾乾淨,要不要收錢?”“要的,三文或五文的手工錢。”周大嫂一撇嘴:“城裡的新婦真不會當家。”“也別這麼說。有這樣的懶人,生出多少營生來?賣鵝的還可以提攜一個親戚專管拔毛破鵝,也賺個家用來。大家都能賺,花錢便爽快,彼此又更好賺。所以東京才如此繁榮。”周大嫂被繞的有些暈,只得道:“怪道上次我賣鵝賣的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