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三年困難時期”是由於“全國廣大人民因食物缺乏、營養不良,相當普遍地發生浮腫病,不少農村因饑饉死亡增加,據統計,1960年全國總人口減少1000多萬。在和平建設時期發生這種事情,我們作為共產黨人實在是愧對百姓,應該永誌不忘這沉痛的教訓!”另據中科院《生存與發展》一書稱:“保守估計,因營養不良而死亡約1500萬人。”
進入本世紀以來,此類探討更接近於事實真相,已有權威人士提出三年大飢餓時期,共餓死3000萬人,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饑荒年代。如美國著名人口學家科爾根據我國官方公佈的資料在《從1952年至1982年中國人口的急劇變化》一文中得出的結論是2680萬!
。。。。。。
我們家也深受其害,我奶奶被活活餓死。她死的時候我才三歲。
而已經擔任煤礦領導的我父親也沒有能趕回去為她送終——因為礦工們經不住餓,紛紛開小差回家。當時礦上流行的口號是:七級工八級工,不如社員一溝蔥……我父親當時的首要任務是帶領礦保衛科持槍巡邏。
實際上崮下村再次沾了山高皇帝遠的光,當週圍鄰縣的很多地區於1959年冬就已出現餓死人現象的時候,飢餓的魔爪才剛剛伸進這個幽靜的小山村。
一開始的表現是公共食堂辦不下去了,因為糧食基本上吃光了。好在村子是被拔了白旗的,所以在去年秋征糧時,徵的還不算多,每人的口糧、飼料糧、種子糧(俗稱三大糧)大約能合到150斤。加上以前偷偷儲存的,應該說在全縣都是最高的。這比起那些放了衛星的村,僅僅留下不足百斤糧食,簡直就是進了共產主義。這也是崮下村餓死人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進入1960年初,食堂已不見了當年大魚大肉的風光,“早上稀飯,中午飯稀,晚上稀飯”。再往後,乾脆改成了一天兩頓,依舊是早上稀飯,下午飯稀。
這天晚上,天傍黑,繞彎拉著支書穆三胖和穆蛋來找我爺爺了:
“三爺爺,這食堂辦不下去了,說實在的,這飯稀得連鍋巴也燒不成……”
繞彎說的“鍋巴”是有故事的。這是在大飢餓的年代裡一些炊事員的發明。他們在燒飯時,故意用大火燒,使鍋底結成一層巴,最後自己或自己的家人再享用。故那時就編了個順口溜:“一人糧三錢,餓不死炊事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