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沒什麼可以運籌的了。蕭銑前世雖然做了多年包工頭,但是木質船舶時代的造船技術實在是不在行,每隔幾日去蘇州左近的常熟縣船場等地視察,無非也就是提一些管理上的事情而已,對於技術並不過問。
大方向上,倒是有屬官諫言蕭銑得到如今這批木料之後,馬上按照朝廷的需求,建造沙船底型的大海船,以便將來可以直接用途高麗之戰。但是這一點上,蕭銑倒是力排眾議,選擇了將如今武士彠帶回來這批嶺南木料都在常熟、明州的船場造成營商運輸的福船,不考慮作戰需求。
蕭銑這麼決斷的原因,無非還是覺得高麗之戰時間還早,大不了留出兩年整的時間為朝廷造船也足夠了,先造一批福船的話,可以在後續的日子裡持續擴大與嶺南和林邑的沿海貿易規模,為後續木料和別的物資輸入提供更暢通的渠道,如此,也算是磨刀不誤砍柴工了。而且民船的建造要求不比戰船那般繁複,物料齊備趁手的情況下,幾個月就造好一批大船也是可以做到的,說不定還能趕上今年秋冬季節南下的航期。
大福船和大沙船的圖樣設計,將作監都是提前準備好了的,只是此前缺乏足夠長直堅韌的木料做龍骨所以才普遍停留在六丈長、四百料的船型級別。現在有了大木料,試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