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頃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力人數方面,移防到荊楚地方的這支部隊,只有七八萬人左右的規模,比之兩淮戰場的少了幾乎三分之一。這也是因為長途遠征對於後勤壓力相對較大,自然不容易投放大量兵力。何況蜀道艱難,更不是外界作戰環境可以比擬的,人太多的話,到時候運糧都成問題。
蕭銑軍出兵的同時,東萊留守陳稜也已經在此前的兩個月裡面,得到了充分的補給整備,踏上了再次夾擊杜伏威之路。陳稜這個東萊留守,自從大業六年幫著蕭銑討伐張仲堅和流球土著時,就開始做蕭銑的部下了,後來雖然名義上自立門戶做了一方大員,但是實際上還是和蕭銑、來護兒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此前楊廣活著的時候,蕭銑不好手伸得太長給陳稜太多幫助,而楊廣一死,這些顧慮就都沒有了。
陳稜的東萊留守軍,單兵戰鬥力絕對是在杜伏威軍之上很多的,只是東萊地方乃至他背後可以控制的山東半島地區在隋唐時候還不發達,而且多多少少不免被山東腹地的民亂波及削弱,所以陳稜此前錢糧兵源一直成問題,往往是靠著萬人左右的作戰部隊,還要頂住數倍規模的農民軍打。蕭銑控制丹陽朝廷之後,透過海陵郡與東萊之間的海路沿岸運輸渠道,給陳稜送去了大批錢糧,以及驍果軍敗亡時在江都武庫裡剩下來的軍械,讓陳稜軍一下子換裝一新,戰鬥力又上了一個臺階。
蕭銑給陳稜開出的價碼也著實誘人,足顯蕭銑不虧待自己人:只要陳稜配合剿滅了杜伏威,就上陳稜為右驍衛大將軍,在十二衛當中排行中後,但是至少比陳稜至今還是一個虎賁郎將要一下子拔高一層。得了蕭銑加官進爵的許諾後,陳稜自然更是抖擻精神要在夾擊杜伏威之戰中表現出彩。
……
十一月初七日,蕭銑軍渡過淮河,與杜伏威軍小規模野戰一場,還帶上了從杜伏威那裡投降過來的原農民軍將領苗海潮。苗海潮原本就是做過下邳流賊,對地方情勢很熟悉,所以蕭銑軍連一點客場作戰的劣勢都沒有感覺到。
杜伏威軍採取了分兵防守的方略,此前也沒有充分估計到官軍的主攻方向,所以前哨戰幾乎是一觸即潰。蕭銑小勝一兩場之後,十萬大軍便軍事嚴整地逼近了徐州重鎮下邳郡。
下邳郡也就是廢州改郡之前的泗州,後來的宿州,對於如今主要盤踞淮北的杜伏威而言,當然是非常重要的了,幾乎是僅次於徐州治所彭城郡的第二重鎮。只要下邳郡和彭城郡兩個核心丟了,那杜伏威也就和別的流寇沒什麼區別了。
面對強敵,杜伏威不得不放棄了一些外圍地盤,選擇集中兵力與朝廷一戰,與此同時,他也不得不和輔公佑等輔佐之人好生商議一番,試圖看看有沒有什麼和平解決,保留一點榮華富貴的可能性。
杜伏威面對隋朝很是強硬、堅定謀反不假,但是歷史上的杜伏威也絕對不是一個不看風色沒腦子的人。他堅決反隋,那是看在了楊廣倒行逆施,隋朝必定滅亡的大勢所趨這一前提之下的。而歷史上到了楊廣已死、李淵稱帝之後,杜伏威幾乎是在李淵稱帝沒幾個月,天下大勢還沒明朗之時,就選擇了對李淵稱臣,自去封號改稱吳王。
要知道,歷史上武德二年的時候,李淵還在和一大堆軍閥撕逼呢,如果沒有卓絕的眼光,根本是不可能看出來李淵有真命天子之相的。杜伏威既然敢在那個當口對李淵稱臣,可見見風使舵的本事不小——當然也不排除因為李淵的地盤距離他最遠,他可以遠交近攻的可能性。最後不得不真的入朝臣服李淵,則是已經到了武德五年,李密王世充都已經完蛋了,天下只剩下李淵和竇建德兩大巨頭,而李淵看起來又比竇建德強不少,杜伏威騎虎難下不得不為。
不管怎麼說,憑藉杜伏威的骨氣,投降求官受招安也不是沒可能。只可惜蕭銑如今還沒有自立稱帝,依然掛著隋朝的名號擁立著傀儡,這對於認為大隋必亡的杜伏威來說,不能不說是一重額外的顧慮,而且,歷史上他可以投降李淵畢竟是有緩兵之計的可能性在裡頭,名義上吃了虧,李淵一兩年內也沒法收編他的地盤。
然而蕭銑的江淮統治區可是就在淮北左近,杜伏威要是稱臣投降了,不用一個月嫡系地盤就會被收編改編,到時候可就什麼都沒了。(未完待續。。)
第六十一章 開弓沒有回頭箭
“賢侄!蕭銑來勢洶洶,耀武揚威,我軍正當奮勇,怎可自隳其志。和議的話,還是休要再提了!”
杜伏威好不容易拉下面子,找輔公佑談了尋求招安的話題,便被輔公佑以一種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語調頂了回來。杜伏威和輔公佑都不是啥有文化的讀書人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