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熱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跟張恪,迪廳裡的很多人都紛紛跟他們點頭打招呼。盛世年華在國內要算非常乾淨的場子,但是對於從小家教很嚴的梁軍、梁君茹、孫麗來說,衝擊力還是很強。梁君茹詫異的問張恪:“小姑就這樣的放養你,一個標準的紈絝子弟,我跟大軍要敢這麼玩,腿都會給打斷。”
這話倒是不假,駐軍對地方也有足夠的影響力,一名中層軍官的隨軍子女,要是家庭放縱的話,在駐地也可以混得風生水起。
第四篇 錦繡前程 第二百三十七章 老鼠屎的問題
張恪對堂兄張奕的事情留了心,他可不想一粒老鼠屎壞了一鍋湯,他要不安分,就讓他有本事靠自己的能力在市裡混下去。
一直沒有找到機會跟小叔說起這事。
安置房專案方案書製作出來,在拿給謝晚晴之前,張知非一定要讓張恪過下眼,張知非打電話給張恪說起這件事,張恪在電話裡回他:“是海裕拿真金白銀出來,我插哪門子腿,你覺得我手頭事情不夠多,要給我添亂?”
愛達推出第一款影碟機之前,張知非對愛達也沒有太大的信心,總覺得張恪的半年佔領華東市場的方案太冒險,現在愛達第一款影碟機上市有三個月了,不僅影碟機銷量月月猛增,愛達竟然能從市場裡捲到幾千萬的擴張資金,他索性閉口不再對張恪的事情做任何評價。
“讓你先看一眼,你這一關都勉強過不了,萬一給謝晚晴給打回來,你小叔的臉往哪裡擱?”
“你以為我這裡好糊弄?”張恪輕笑著,“我這裡糊弄過了,也不管事是啊,我又不會往這個專案裡投錢。”
“就希望你挑剔,自家人關起門來挑毛病,又不會讓外人看了笑話,”張知非在電話裡跟張恪說話隨便,“你最近怎麼又突然這麼忙起來,是不是又有什麼計劃?”
“能有什麼計劃,還不是那攤子事……”
“你在哪裡,我把方案書給你送過來?”
“……”張恪想著張奕的事情,決定去看一看,“我這會兒正好沒事。我到你公司去……”
換上李芝芳當班主任,張恪不必要抽時間去學校應卯,雖然愛達的事情一樣很忙碌,但還是能抽出一些時間出來。
掛了電話,讓傅俊開車載他去宏遠,開到一半,發現路不對,問傅俊:“你確定沒走錯?”
“沒走錯。”傅俊問道,“怎麼了?”
“往玉峰路剛剛不得往北拐?”這話剛說出口,張恪才恍然想起來宏遠八月份遷到新址辦公,他當時人不在海州,之後一直沒有時間去新宏遠看過,問傅俊,“宏遠的新辦公樓不在玉峰路?”
“呵呵,”傅俊笑了起來。“不在。”
張恪摸了摸頭,小叔打消參與沙田舊城改造地念頭之後,就打算將公司地址往東南遷,海州市目前比較重要的工程建設都集中在新東區與開發區一帶。安置房專案也集中在那一片,但是張恪一直沒有問宏遠遷址後的具體位置,也沒有機會去看一眼。
車拐入工農路,八車道的工農路往東,除了外環東路之外,再沒有像模像樣的城市公路,安置房專案的選址還在往東南兩三里路的地方。
九十年代中葉,人們很難想象今後十幾年城市飛速發展的模樣,九五年城區地範圍已經漫延到工農路附近。但是城市建築群還沒有規模,市民心裡的觀念,還是隻認同疏港河環抱內的城區才是真正的海州市區。那裡離工農路還有三公里左右的距離。
九十年代中期,海州人甚至說:“寧要沙田一片瓦,不要新東一間房。”而今後十年內,卻是以工農路以東的新東區發展最迅速。就算不刻意的去推動歷史的車輪,不需要十年,今天安置房專案地所在地,也將成為主城區。
宏遠實業新遷到工農路東側的一幢帶中庭的回字形樓裡,臨街的一面才四層高。很奇怪,工農路西側還有些像模像樣地高樓大廈,東側甚至找不到一幢超過十層的高樓,惟一的一幢十層大樓,還是北面一些三友集團的辦公大樓。
海州的發展要遠遠落後於惠山。
轎車直接開進中庭,裡面是類似四合院似的雙層回形樓。走廊都用落地玻璃封著,張恪沒急著打電話讓小叔出來接他,動靜太大,他不高興這樣。看著朝南的那排感應式玻璃門印著宏遠實業的標識,裡面似乎是公司的前臺,不過崗位上沒有人,他跟傅俊走進去,才看見,左側就是出納室。張恪聽媽媽說女孩當會計好,先讓孫麗到宏遠當出納。
隔著玻璃窗,看見張奕屁股翹得老高,身子幾乎趴在辦公桌上跟孫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