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喬的中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唐候天去世後,他的原配盧氏就跟弟弟唐候淵家鬧起了彆扭,盧氏生的兩個兒子祖聖、祖榮也摻來湊合。在這種背景下,祖聖兩兄弟退出了洪福商行的一半股份,過了年,唐皆能又把另一千兩銀的股份也給換了回來。祖聖只是少爺脾氣十足,倒是沒什麼生意頭腦,主張把這些銀兩除了實踐貼家用之外,再在鄉下買點地。祖榮不同意,他說用這點錢也買不到什麼好地,得不到什麼好收成,划不來,還不如作點生意呢。祖聖問他可作什麼生意,祖榮說可以跑船,把鄉下的人員、土產運出去,把城裡的洋貨和人給運進來。這可是筆大生意,唐祖聖想到。祖榮會作生意,這是過世的父親常常誇獎的,不能否賺錢,誰都沒底,畢竟這一千兩銀子對現在的唐家來說不是一筆小數目。兄弟情深,祖聖就順水推舟地把剩下的一千兩銀子給了祖榮作生意用。唐祖榮二話沒說,拿了這筆錢,就上衡州買了一條半新的汽船,僱了一班人跑起碼頭來。
汽船是當時在湘江跑得還比較多一點,蒸水上根本就沒有這樣的新式船。唐祖榮買的這條船可以載重二百來噸,一天可以在衡山與衡州之間跑個來回,這是當時的木船所不能比的。不過船唯一的缺點是維護比較困難,要用汽船拖到嶽州去修船。行船離不開碼頭,而當時衡山的碼頭是由五賢社和洪福堂分別把持的。唐祖榮自然不能去五賢社的碼頭停靠、卸貨,但是洪福堂的碼頭因為近縣城,渡船多、碼頭小,上下貨也不是很方便。為此,唐祖榮特地找到堂兄唐皆能,讓他吩咐手下人多多關照。唐皆能還真想教訓一下這個不識好歹的堂弟,又怕教訓狠了,他又會作出什麼一時衝動的事情來,就答應了。從此,只要是唐家的船靠岸,搬運的苦力就會第一時間替他搬卸,而且在碼頭緊張的時候,也是第一時間讓唐家的船靠岸。因為這層關係,唐祖榮的船運生意也特別好,不過就憑這點,唐皆能主持的洪福商行每每進貨的時候,也都會叫祖榮的船在貨不多的時候捎帶一下,省卻一筆運費。
這年的秋天,湖南一帶鬧水災,各地的稻子收成大減,糧食價格在衡州一帶成倍地漲。商家看到這點,紛紛從外省調運稻穀進湘。唐皆能這條船買的正是時候,一天到晚地運糧食,從衡州跑空船到嶽州、武昌等地,運回滿滿的一船糧食到衡州、衡山。物價漲得太厲害,衡山是民心浮動。為了穩住民心,保住烏紗帽,縣令唐士得不得已向城裡的富戶、地主籌錢,加上縣府的一些閒錢,共得近萬兩銀錢。唐士得就徵用唐祖榮的船,用這些錢買回官糧,低價賣給縣裡居民。當然,這裡面也自然少不了唐士得的一份私已錢。唐祖榮高報買糧的錢,從中跟唐士得分帳漁利,旁人還以為縣令真的是替民作主,誰曾想到其中有見不得光的地方呢。
物資奇缺,唐皆能主持的洪福商行也發了一筆不大不小的橫財。唐候淵跟盧氏看到兒子自從買了伯父家的商行股權後,生意很好,也不禁高興起來,誇兒子有頭腦。當然,唐祖榮與唐祖聖兩兄弟卻也並不後悔,祖榮成功地把唐家的生意從經商、收租擴充套件到實業方面,這在當時可是需要相當的眼光。這年底,衡山的商會改選,唐皆能和唐祖榮均成為商會的理事,這也表明唐族兩家分道揚鑣的勢頭是越來越明顯。
鄧世耀來衡州後,即遵照大哥鄧世榮和黃天明的安排,在衡州、衡山兩地以同盟會的名義開展活動。此時的鄧世耀再不是初來時的人地生疏的外鄉人,而是已經在兩地有著一定的知名度的商人兼幫會頭目了。但鄧世耀的主要心思已經不在賺錢上,他讓唐皆能只向他彙報一些重大的事情,其餘的就不大管了。鄧世耀記得臨上衡州是時,黃天明許諾:在今後的兩年內提供三百條長短槍等軍火、糧餉給洪福堂的弟兄,拉起一支隊伍。黃天明還告訴他,孫文先生已經同意派黃興先生去一趟廣州,專門就此事同鄧幫主商談,順便還想檢閱一下洪福堂的人馬。最後一句話可把鄧世榮的心給弄得緊張起來,他為了在與同盟會的談判中撈取更多的有利條件,曾誇口自己帶領的洪門有上千人,而其實洪福堂只是個不到四百人的洪門小分支。兵不厭詐,鄧世榮命令自己的干將,儘快湊起一支三倍以上的隊伍。
鄧世耀對此當然是不敢懈怠了。他首先把從渡幫裡過來的弓敬叫來,讓他清點一下自己的手下。弓敬的手下經常是一茬一茬的,農忙的時候人少,農閒的時候人多,不過經常性的有一百五十來人。鄧世耀又把在雙峰的古道強和湘鄉的劉浩之叫來,讓兩位在家鄉組織一下僱農、親屬什麼的,屆時讓衡州派人去教他們練幾套拳腳,必要時拉來衡州壯壯聲威。古、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