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喬的中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伶俐的女孩。啟慈歪著腦袋想了想說,我自己有個親侄女,人很乖巧,年齡正好,在家幹活能吃苦,如夫人不嫌棄,可帶去。
隔了幾日,啟慈公果然帶著她的侄孫女來見周氏。丫頭本名叫“梅子”,在家排行第四,家人都叫她“四丫頭”。周氏看梅子,生得倒也眉清目秀,只是胖胖的,面板黑了點,不過看來脾氣挺溫順的。周氏迎上前去,拉起梅子的手,熱情地說,丫頭生得挺標緻的,將來一定會長成一個漂亮姑娘,過一向換一套新衣裳,就會認不出人啦。周氏樂哈哈地收下了梅子作她的貼身丫環。
第三章
第 三 章
菊靈坐月子的時候,最轟動金溪的就是她的堂哥唐皆能來金溪看她這件事。
唐皆能與菊靈是從小表梅竹馬長大的。在他們懂事以前,唐家上下都認為他們兩人是很般配的一對。兩人長大後,兩人更是引人注目的一對。唐皆能有著欣長的身材、方正孔武的面龐,是那種女人看了都會為之心動的男人。而菊靈也是天生麗質,美麗動人,加上家教有方,被公認為是縣城裡最出眾的姑娘。
唐皆能雖天資聰穎,可讀起書來卻不甚用功,以至於屢試不第。外間的人都說,皆能是“光皮絲瓜,好看不中用”。對於想找一個出眾的女婿的唐候天和周氏來說,不求上進是不能容忍的。而且唐皆能平時生活輕浮,喜歡清談,想法也多不切實際。唐候天、周氏覺得皆能作事、為人都不踏實,唯恐女兒跟著他不能到頭,就暗地裡想方設法消除兩人在外人眼中青梅竹馬、十分匹配的定格。在菊靈父母的強烈反對下,原本與皆能關係十分融洽的菊靈的兄弟姊妹,轉而都與皆能漸漸地疏遠。
按衡山一帶的習俗,女的到了14歲就可以出嫁,男的到了16歲就可以娶親。此時,菊靈已過了這個年齡,而唐皆能也已經懂得男女之事了,家裡人也開始為他們張羅起終身大事來了。談婚論嫁已是日程上的事,而兩人都不約而同地想到對方。但由於受到菊靈家裡的堅決反對,雙方根本談不上交往,只能在偶然的場合見上一面。雖然兩人的交往困難重重,可唐皆能對於自己的堂妹菊靈的傾慕可是與日俱增,情有獨鍾。哪怕是一個眼神,一個背影,唐皆能都要回味許久。每到這時,家裡人都說:瞧,皆能又作白日夢,想他的堂妹了。
皆能深深地知道,要改變菊靈父母對自己的偏見,迎娶菊靈,只有金榜題名。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唐皆能狠下了心,暫斷了兒女私情,一門心思地去了州府衡州的石鼓書院讀書,準備來年的科考。唐皆能想,如果自己能考上,不僅可以光宗耀祖,也可對菊靈家人一個交待。在唐皆能的心裡,堂妹的位置是誰都不能替代的。
石鼓書院在衡州城外的湘江與蒸水的交匯處,三面臨水,一面連著陸地,院內綠樹成蔭,樓臺亭閣,錯落有致,風景甚佳,也是名聞海內的“四大書院”之一。來書院讀書的大都是附近州縣家境較好的讀書人,任先生的也是衡州地方上有名氣的秀才。書院是衡州城的大戶李氏家族主辦的,負責管理書院的是李家一位六十歲的老秀才李復。李復對學生的要求很嚴,是遠近聞名的。他認為,要想成為一個有作為的人必須是身強體健,頭腦敏捷,能曲能伸,達到目的不擇手段的大男人。李復的名言就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
根據李復的要求,學生必須三更起、五更睡,每天都要進行晨練。最為奇特是,李復還請來武師,給學生教授一些拳腳功夫,使得書院甚至有些象武館。書院的伙食是很簡單的,通常都是些粗糧、菜蔬,肉菜只有有過年過節才有。這些類似苦行僧的作法,使得石鼓書院與眾不同,同行們也鄙夷地稱李復為“武夫”。對此綽號,李復不屑一顧,依然我行我素。李復公開聲稱,從石鼓書院出來的學生絕對文武雙全,既能安身立命,又能闖蕩江湖。這些口號,對於處在社會動盪中、不甘任人宰割的中下層人士來說,具有極大的吸引力,他們紛紛把子弟送來,書院的學生常年保持在200來人左右。這些學生本來就能吃苦,加上李復的的強化灌輸,書院辦的很有起色。李復辦學兩年後,即在唐皆能進入書院之前,石鼓書院考出了新科進士魏光先,一下子名氣大振。有人提議書院應擴大,多招些學生。但李復卻一口回絕,他稱:學生多了,與先生的接觸少了,那能談上言傳身教。
唐皆能因為下了決心,所以一頭扎進書院的緊張生活中。他內心的榜樣,就是剛出爐的進士魏光先。但他作夢都沒想到,此時唐家正在醞釀著他心目中的女神菊靈的婚事,而相中的女婿就是從石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