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泛質疑。關於“真人秀”的討論,自然有電視專業人士和社會學家站出來說話,輪不到我發言。我還是重點談我的專業,關於參加這個節目的嘉賓的人性,這是我所擅長的,你如果瞭解了他們參加節目的心態,你自然會明白很多為什麼。 人們看到不同的男女嘉賓,多認為他們性格迥異型別不同。而事實上,參加節目的90%以上的嘉賓性格相似,基本都是紅色性格。你可能會覺得奇怪或有異議,比如說馬伊咪和馬諾風格完全不同,怎可能都是紅色呢?謝佳說話似乎很理性,怎可能也是紅色呢?好吧,我先來向你解釋性格色彩學最基本的也是最核心的概念,那就是——外表的“行為”可以有所不同,但是性格內心的“動機”亙古不變。譬如,對於紅色性格而言,一生中最重要的動機是“快樂和自由”,次要動機是“希望被關注被認可”。這是永遠無法改變的客觀事實!一個不希望受到關注的人,有必要透過電視節目的方式來相親嗎?另外這裡也不是選秀比賽,不存在一定要分個你死我活誰勝誰負。 但這裡你需要仔細區分,“希望被認可被關注”是有表現差異的。有人呈顯性,有人呈隱性。 顯性的,分以下幾種: 1。“語不驚人死不休”。比如馬諾多快言狠語;後來的胡元君、謝典古、袁媛等在此也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2。“目標轉移”。比如武瀟,透過“羨慕嫉妒恨”我和孟非的光頭,而非調侃男嘉賓的形式,可以讓觀眾們覺得這個人怎麼這麼與眾不同,膽敢玩笑兩位老師? 3。“奇裝異服”。肚皮舞柳文靜,少數民族混血孟娜麗雅,還有號稱Cosplay 界頂尖高手的“丸子”趙菁等等。 隱性的就不太好區分,走的是“反其道而行之”的路線。比如馬伊咪,你們都毫不掩飾赤膊上陣,那我就走矜持淑女路線;謝佳,你們走感性路線,我就走四平八穩路線。這很容易讓人們產生錯覺,覺得她們的性格必定與眾不同,可惜你上當了。 無論是哪種,我再強調一遍,舉凡紅色性格,希望被關注和認可的內心不會改變。越來越多的人報名參加節目,參加節目的動機緣何?人們總是會質疑她們的真實性,提幾條思路供大家參詳借鑑: 1。 從來沒人說過上《非誠勿擾》就一定是為了找終身伴侶的,否則不可以來。上節目的人多是抱著尋找交友物件的目標,但是不必抱著沉重的包袱,一定要和對方走向婚姻殿堂。現在這個時代,人們對婚姻的看法和上一輩已有很大的不同,也許再過百年,人類現存的婚姻制度就會消亡,誰知道呢?所以,質疑選手不想好好找物件的說法中,最不能站穩腳跟的是“好好”二字,你怎麼知道他是真心的還是假意的,你有辦法區分嗎?你唯一有辦法儘量保證的是,他是否在婚姻的問題上說謊。其實,說白了,連男孩是否真的有女友,女孩是否真的有男友,都沒有辦法審查。如果你懷疑,只能依靠強大的搜尋手段最終使其原形畢露。我早建議過節目組,是否在面試編導中安排一個國安局成員,這樣,誰敢造假當場看穿,“繩之以法”取消資格。 2。 透過參加節目能成功配對的佔多少比例?我沒詳細的資料,如果有,可以把全國各地過去15 年來做過的所有相親節目,所有參加的嘉賓人數及最終走向婚姻的成功對數統計出來,我懷疑這個資料是否有可能超過5%。如果5% 是可以被人們認可的話,認為是了不起的成功相親的渠道的話,那麼《非誠勿擾》的節目只要超過2‰也應該被人們接納。計算的由來是:10 年前節目男女嘉賓比例是1∶1,現在節目男女比例是1∶24,故此5%的1/24,應該同比被接納。2‰意味著500 個裡面出1 個,當500 個男嘉賓上場後,有1個成功,就相當於其他傳統相親節目5%的成功率。現在平均一集5 個男嘉賓,也就是《非誠勿擾》播放到100 集時,有1 個配對成功,理論上,這就是一個很了不起的相親節目了。 我這樣無厘頭地計算,定會被人罵死。但我仍舊這樣說,是想說明:首先不要單獨地苛求這是一個婚戀節目,如果你一定執著於此,那大家就攤開資料說話,用最後的資料來證明。其次,誰都接受不了100 期才能成功一對,這會讓天天巴望著別人成家的人們絕望。不過你可以放心,有很多男女嘉賓雖然走不到婚姻的階段,但他們發展彼此的關係進入到實質階段的數量和比例,我們大可不必擔心。平心而論,現實中相親幾十次沒成功的人,大有人在。真正在這短短的幾分鐘裡,大家能彼此真正的瞭解又有多少?所以,看電視時,誰都別把誰當成紅娘,不見到人家生個娃娃你就難受。在這個問題上糾結的人,是看這個節目本身的期望值產生了偏差。 3。 男女嘉賓參加節目找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