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作品:軍事
作者:麥家
內容簡介:
本書由多篇軍事題材小說組成,蘊含著令人稱絕的人生哲理和智慧,其中不乏影射現實生活中的不正之風,針砭時弊的警世之作,可謂當代的“警世通言”。小說在文風上沿襲了麥家一貫的風格:人物具有傳奇性,情節曲折、引人入勝。是一部充滿了人文關懷,集可讀性和思想性語一體的軍事小說。……
作者簡介:
麥家,男,1964年生於浙江富陽。從軍17年,輾轉七個省市。1983年畢業於解放軍工程技術學院無線電系;1991年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創作系;1997年轉業,定居成都,現供職於成都電視臺電視劇部。
1986年開始寫作,著有長篇小說《解密》、《暗算》等150餘萬字。作品曾多次獲獎。《解密》被中國小說學會評定為“2002年中國長篇小說”第一名;中篇小說《陳華南筆記本》獲新加坡“華語文學獎”;電視劇《地下的天空》(編劇)獲第二屆大眾電視金鷹獎“最佳電視劇”等。
正文
自序
寫作的地方換了一處又一處,都是在寫我的新長篇,這個季節按理說應該結束了。這幾乎是我去年最大的願望:在05年春季結束我的新長篇。但我卻又來到了一個新地方:彭州天彭鎮勝利村,又從頭開始已經寫了12萬字的新長篇。結束的時間成了開始,這種感覺叫人崩潰。這也是寫作中我常有的感覺。二十年前,我剛開始寫作時,以為這不過是開始的感覺,以後隨著經驗的積累會消失的,起碼會減少。現在發現,那不過是以前的願望,至今沒有實現、以後大概也實現不了的願望。寫作不是生孩子,可以一回生二回熟——也有這樣的寫作,生孩子式的,但我做不到,也不樂意做。我的寫作是破譯密碼,經驗的意義微乎其微。經驗對破譯家來說,猶如尾巴一樣令人恐懼。一個斷不了尾巴的破譯家,必定會斷送掉前程,因為世上不會有兩部相似、相通的密碼。密碼都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如果是人生的,那一定是從汗毛孔裡鑽出來的:不同的密碼從不同的汗毛孔裡鑽出,每一部密碼都是獨一無二的怪胎。我的寫作:題材、方式、地域、人物,一直在無序莫測地變幻,像只無巢之鳥,流動的雲彩成了它固定的落腳點。我是自己的叛徒、流放者。我把自己放逐在沒有路標的野地,前方也是後方,來路可能就是去路。我一邊感到放縱的得意,一邊又感到疲勞的厭倦。我不得不承認,我的寫作一直沒有教會我如何寫作,說真的,現在我連這種願望(教會我寫作)都沒有了。不是實現了願望,而是丟掉了願望,這就是我二十年來的收穫。一種聖地亞哥老人式的收穫:只有安慰,沒有喜悅。
及:聖地亞哥是海明威的《老人與海》裡的老人。
二十年前,我20歲,但已經有三年軍齡,而且還要延緩十四年。我的軍齡比一般人想的長:十七年;到過的地方也出乎人想象:七個省市,中原腹地,華東前沿,南京北京,西藏高原,成都平原,頻繁地遷移,感覺是長年在外征戰;但其實只摸過一把槍(五四手槍),只打過六發子彈。很顯然,我當的不是那種部隊兵,部隊兵即使再和平,也不會十七年打六發子彈。十七年打六發子彈,比民兵還不是兵,加上大江南北的轉,真是叫人測不著到底是什麼兵。當然是有點深奧,我也是一言難盡,因為變數太多。現在,由於《解密》、《暗算》的原因,我這帶點兒傳奇的十七年軍旅被演繹出各種聳人聽聞的版本,有說我當過間諜的,有的說我是間諜的後代。有個記者曾用三百字亮堂地向人指出,因為寫了這兩部不該寫的書,我被特別單位701開除了,現在正軟禁在某地,接受無窮無盡的審查。真的嗎?別管它,反正我現在是自由的,可以寫作,可以出書,可以出遊。不,你迴避了問題。是的,我回避了,因為我可以迴避。我確實可以迴避的,用錢鍾書的話說,你吃了雞蛋,為什麼還要去管是哪隻雞生的?哪隻雞生其實無關緊要,關鍵是你吃的蛋味道如何。有人喜歡把自己的經歷和作品攪在一起談,並樂意、並極力(不惜謊言)營造出種種證據來證明、來捍衛他談的真實性。但也有人不。我就是不。關鍵是我想是也是不了,因為——我說過——我寫作的題材、方式、地域、人物,一直在無序莫測地變幻。如果我要同701對應起來,那麼這本書便不是我寫的,我正在寫的長篇也不是我寫的。進一步說下去,但丁一定到過地獄,蒲松齡一定做過鬼,王家衛是從2046(未來)回來的,等等,可謂不勝列舉。事實上,這不成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