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令夕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祖上在唐朝的時候,出了個神仙,叫曾恭,道號長生。
族譜上講其少時天資聰穎,九歲便熟讀四書五經,十五歲遍歷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年至弱冠,風姿俊秀,出類拔萃,左右無所出者”,二十二歲赴長安科舉,一路過關斬將,殿試即著進士及第,貞觀年間,任卜祝史官,師從太史令袁天罡(袁天師),和聞名後世的李淳風做了師兄弟,精研天文曆法,紫微斗數,官至欽天監太史丞(相當於今天的中央天文臺副臺長),才不到四十歲。
在唐代,欽天監不但主管天文曆法,也要掌管卜筮巫祝。那個時候迷信的人很多,求神扶乩非常普遍。倘若走背運,出個門都要搞個鏡卜,或者拿女人的繡花鞋做聖盃,占上一卦,所以祖上出了這麼個人物,在當時很是風光。
年紀輕輕就做到了中央部級領導,按理說應該是大好前程,前程大好,卻沒想四十歲的時候出了件事,官運也到了頭。
這事還得從他的師兄李淳風說起,話說當時李淳風任職司天監,閒來無聊,打算集古今星相占卜之大成,著書立說,滿心成為一代宗師,流芳百世。仗著自己精於算經術數,推算起天下興亡,朝代更替,沒成想越推越上癮,竟一發不可收拾,一直推斷到唐朝以後中國兩千年的歷史,直到師父袁天罡推他的背,說道:“天機不可再洩;還是回去休息吧!”,已成像六十幅,加批文字說明,名為《推背圖》。
以現在的觀點來看,且不管迷信不迷信,有用沒用,這也就是一個普通的天文學術研究而已,也沒有誰吃飽了撐的,上綱上線扣帽子,至多付諸一笑。但封建時代的帝王可就不會這樣想了,皇帝風聞出了這麼個東西,立刻傳下詔書,交待呈上去。袁天罡大內熟人多,聽得風聲,琢磨著恐怕要壞事,躲是躲不掉了,趕緊跟李淳風合計:皇上要看,自然不能不給,但若皇帝知道預言唐朝要滅亡,卻是殺頭滅門的罪過。
時間來不及做本假的,兩人乾脆就把《推背圖》拆了開,把圖文分解,將讖文(解說文)燒掉。臨舉火的時候,袁天罡終究心疼李淳風一番心血,認為《推背圖》確是古往今來不世出的一本奇書,於是嘆了口氣,把讖文秘密交付給曾恭,並囑咐道:“此書巧奪天工,窮究天象;不忍焚之,然其洩盡天機,萬不可流傳於世。你且妥善儲存,望後世有緣人能獲解其中奧妙,避免生靈塗炭。”曾恭雖沒李淳風年長,卻世故得多,明白朝廷禍福,旦夕而至,思索幾回,終究還是選了激流勇退,掛印辭官,出家沖虛觀,道號長生子。
話說袁天罡和李淳風另寫批註,重做一本《推背圖》,在朝堂上大吹特吹“盛世明主,千秋萬代”糊弄皇帝,把皇帝說得心花怒放,龍顏大悅。
但那太宗李世民也是一代英主,豈能那麼容易騙過,高興之餘仍不免有所懷疑。
皇帝心底暗自思量:此事乃御史風聞上奏,並無原本的讖文解注。換言之,就是沒有把柄捏在手上,又想二人能掐會算,天下聞名,仰賴的時候還很多。朝堂之上,文武百官,幽幽眾口,手頭沒證據也就不好發作。於是睜眼閉眼裝糊塗,堂上堂下,歌功頌德,一團和氣算了。
袁天罡卻料出遲早有翻舊賬的時候,趁機提出雲遊四海為李家堪輿龍脈,以保大唐盛世,藉機避禍。皇帝照準,還送了個火井令的虛銜。李淳風卻是熱衷官場,自恃聰明過人,必能趨福遠禍。袁天罡一走,即此得了太史令,仕途得意,聽不進師父半點勸告。
老子言: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天道迴圈,冥冥中自有天意,果不其然,樂極生悲。
本來官職司天,夜觀星相,占卜禍福未來是份內之事,倘若按部就班,打打報告,算算明天下不下雨,後天有沒有乾旱,熬熬資格,到老至不濟也能混個正二品,運氣好還指不定封侯拜相。壞就壞在李淳風太有才,這有才的人往往狂妄,一狂妄起來就管不住自己的嘴,生怕別人不知道自己的能耐。按今天的話說就是不懂事,忘了做官的至要:萬言萬當,不如一默。到底有一天,李淳風跟皇帝聊起星相占卜,一時興起,忘乎所以,竟說道:“臣夜觀星相,唐三代後女主為天”,這下可就捅了天,犯了大忌諱。皇帝一聽李家三代之後就要丟天下,嚇破了膽,回想起《推背圖》這檔子事,厲聲責問:“當初汝等進言,大唐盛世千秋萬代,奈何出爾反爾?!爾何其居心叵測!”李淳風瞠目結舌,無法辯白。
果真是秋後算賬,太宗隔三岔五派人逼問讖文在哪裡,李淳風連驚帶嚇,鬱久成病,六十多歲死在任上,臨終之時,追悔莫及,將其所著《天文志》、《律曆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