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荊斬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騎,甚至數百騎也會滲入,搶掠秦人家畜財產,然後帶著俘虜揚長而去,就如同蚊蚋吸血,臨時驅散,無從根絕,邊境守軍真是不勝其煩。
依次還有其他官員發言,莫不是強調匈奴難纏。
始皇最後的結論是:匈奴為患的問題,必須徹底根本解決。
休息數日後,始皇留下李斯等文官在九原城內,會同郡監御史討論民政興革,自己帶著蒙恬、郡守任囂及郡尉,由六千虎賁軍護衛巡視邊境。
任囂原為楚人,曾隨王翦平定閩越等地,積功升至九原太守,王翦在始皇面前推薦他為智勇雙全。
他四十多歲,身材魁梧,頭大,五官也大,臉色紅潤,留有虯髯短鬚,說起話來中氣十足,聲如洪鐘。
他建議始皇,現在正是中秋馬肥,農作物收割,家畜繁殖的最盛季節,也正是匈奴南下擄掠的最佳時機。德水淤塞,有些地方河面狹窄而且水淺,騎馬不需舟楫就能透過,所以為防萬一,應該多帶人馬。
始皇聽了他的建議,只是笑笑說:
“人馬帶多了會形成擾民,北塞荒涼,人煙稀少,地方供應不足,反會誤了行程,任卿既然擔心,就多帶六千人好了。”
於是除了六千虎賁軍外,郡尉又帶了六千郡卒。
始皇一行沿著德水邊行進,見到很多匈奴新入侵的慘狀。沿河邊沒有城市,只有一些村落,大者上千人家,小者只有數十戶。這些人家都以土磚築牆,構成壁壘,一有匈奴入侵相互示警,小村莊的人全退入大寨,是保命,也是協力抵抗。
尤其是年輕男女,個個奮勇殺敵,義不顧身,因為他們知道,被匈奴擄走,比死更慘。
匈奴每攻破一處寨子或者是小城,都有他們一套典型的作法:年老病弱者全部殺光,十歲以下的兒童也完全不留,年輕力壯的男女全都是帶走,撤退時幫他們揹負擄掠品,到達營地後就歸俘虜他們的主人所擁有,跟牛羊家畜一樣,也屬於財產之一。男的做奴隸,女的則做婢女或是充當妻妾,主人玩厭時可互相交換或是買賣。有時也可以由家屬籌錢集體贖回,但這些回來的人,多半精神上都有了問題,身心上的創傷,一輩子也復原不了。
始皇經過一路上的觀察以及與地方父老交談的結果,發現情形比他想象得還要糟。
河套一帶,土地肥沃,水草鮮美,適合耕種,更合乎放牧條件,人口雖少,農產卻豐富,牛羊家畜遍地,有點胡人之風。
但九原郡人口稀少,能徵集的兵力隨之也少,匈奴入侵,趕快集中城內固守,根本談不到驅敵,偶爾聯合數縣的力量,驅逐一些小股入侵的匈奴,就算是大功一件,向朝廷報捷,朝中上下都會大事慶賀。其實所報斬敵首級數,全是由割掉百姓屍體的頭來充數。
更有少數不肖士卒竟殺害百姓,以首級領功。始皇聽到這些惡劣事實,那天在行進路上休息中,他忍不住對任囂說:
“任卿剛上任不久,這些劣跡不能算在你頭上,但你得多費點心思想出對策。舊趙良將李牧鎮守雁門關時,情形和這裡類似,但他能大破匈奴十餘萬騎,其後十多年間,匈奴都不敢靠近趙邊城。”
“臣願盡力而為!”任囂俯身說:“其實,假若陛下恩准臣說實話,不以臣是進謠言,誹謗歷代前任,臣敢說真實情形比地方父老所說得更可怕!”
“什麼?”始皇差點驚跳起來:“你說,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說錯了朕也絕不怪你。”
“河南一帶,偏僻荒涼,內地人都不肯遷移到此,因此造成人口稀少兵力薄弱。以往匈奴每年春秋兩季按時南下牧馬,每每有留下來過冬的。後來看到九原郡本身無力逐退,有些匈奴部落越來越膽大,就此定居下來,以搶掠秦人家畜為生,這類的匈奴年年都在增加。匈奴人數越多,地方政府越是隻有閉關自守,不敢聞問,百姓求告無門,竭力抵抗的,全遭到屠殺之禍,最後只得自行籌錢向這些匈奴示好,並按時繳納賦稅,再過若干年,河南恐怕不再是大秦的土地了!”
始皇一開始憤怒,繼而沉吟,最後他轉向蒙恬說:
“蒙將軍,你將此事謹記在心,回咸陽後我們要好好商議,徹底解決這些事。”
“是,陛下,臣一路上都在思索對策!”蒙恬恭敬地回答。
“可想出什麼對策來了?”始皇欣喜地問,他對這位愛將一向有信心。
“大致的構想是有了,執行細節還待眾臣商議,由陛下聖裁,只是怕這個構想思慮尚不成熟。”
“說出來聽聽,說錯了不要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