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日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調的他就職當日即對外指示:不希望再有“蔣經國時代”這一類名詞出現在報刊上,因為今天是一個*的時代,不應再有個人英雄主義色彩,如果真有時代的話,只有群眾的時代。不希望別人稱呼他為“領袖”,他個人只是一個普通的黨員和公民。也不希望有“萬歲”的口號出現,只有國家民族的萬歲,只有三*義及國民黨的萬歲,沒有個人的萬歲。
蔣經國不光嘴上這麼說,實際上也真的放下架子,出現在普通百姓之中。他完全是一套親民領袖的作風,以“新人新政”鼓舞日益低落的臺灣士氣,改變民眾對蔣家及國民黨的惡劣印象。
蔣經國與蔣介石風格不同。蔣介石保持的是傳統帝王領袖作風和派頭,從不輕易與人握手,從不與民同樂,非自家廚師的飲食不吃。個人在公眾面前比較嚴肅刻板,處處要顯示出不凡的領袖氣勢與風度。
而蔣經國可以與任何人握手,永遠滿面笑容。早年在蘇俄極端艱苦環境的磨礪,使蔣經國擁有超凡的吃苦精神。上世紀50年代臺灣修築中部橫貫公路時,參與工地建設的他與築路“榮民”同甘苦。渴了與工人一樣嘴對著水龍頭喝生水;餓了隨手抓個饅頭就啃。就算後來貴為“總統”,每次外出視察也直接到小飯館吃盒飯。為視察建設中的一條公路,他竟可以進山21次。在1980年永安礦難發生後,他可以做到挨家挨戶地慰問。
蔣經國的“親民秀”絕非一般政治人物可以做到,即便對蔣氏父子恨之入骨的李敖亦做過統計:1978年到1981年,蔣經國下鄉197次,“與民同樂”155天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