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事大吉。等到都尉站穩腳跟,羽翼豐滿,楚王這枚棋子,都尉想用即用,想棄就棄,一切都掌握在股掌之間,何樂而不為呢?”
“擁立楚王,對楚國的百姓太重要了,對楚國的貴族們更重要,他們的墳地復見青煙兒,宗廟也見昌盛的香火,肯定念我的好處。正如先生所言,人心得,楚國得,這就是我思考再三做出的決定。也許這個決定,使我和陳將軍的交情一刀兩斷,和九百弟兄分道揚鑣,看來謀事和忠義不能兩全,也許別人說我無情無義,我不在乎,自己問心無愧足夠了。”
“都尉非私而公,何愧之有?立楚王為開闢楚地,也正符合陳將軍張大楚國的意願。楚國之重,天下皆知,都尉可知童謠所言:“亡秦必楚也。”
“楚地富饒,無以倫比;楚地人才,燦若星辰;楚地豪傑,天下無雙。若能得楚國民心,結楚國豪傑,確實是張楚之幸矣!”
“大丈夫在大是大非面前,頂天立地,難能可貴。老夫真得沒有看錯,都尉果然是人中豪傑。”
“先生言重了。擁立楚王,民心所歸,並非如願遂意。我們要清醒的看到,對抗強秦,猶如虎口奪食。俗話說的好,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何況秦國是個肥駱駝。現在趁著二世昏庸,朝臣麻木,要迅速擴大我們的地盤,壯大軍隊,厚基固本,此乃當務之急。因此,我想立足東城,向外擴充套件。”
“立國東城,擁立楚王而發號施令,必然會贏得楚人的擁戴。如果都尉借楚人復國的願望,先禮後兵,招降納叛,必事半功倍。”
“先生所言極是。說客在先,大軍跟後,必收奇功。”
“都尉,我們剛剛站穩了腳跟,還談不上安身立命。百姓擁護固然重要,如何拉攏穩定楚國貴族和豪紳,那可是成敗的關鍵啊!這些貴族被秦所滅,仇恨在胸,都尉來了才為他們出了惡氣。但是,他們門第觀念甚重,領地思想牢不可破,豈能甘心俯首稱臣。如何利用這些人,都尉千萬慎重,既不可不用,又不可重用,只為平衡政權而已。”
“先生所言甚是,我必牢記在心。”
葛嬰經過精心籌備,立襄強為楚王,自封為大將軍。
葛嬰立國封王之後,立刻派使者十萬火急趕奔張楚將軍行營,奏報陳勝。正和吳廣商議軍政大計的陳勝聞言大怒:“葛嬰這個狼心狗肺的東西,翅膀剛硬,就不把我放在眼裡,要是羽毛豐滿了,那還不上了天。把那送信的來使削去一耳,以示儆優,讓他回去告訴葛嬰,立即廢掉楚王。否則,我先取他的狗頭,再作攻秦打算。”
“將軍息怒。葛嬰之舉,確實目無法紀。但將軍所言,非但不能遏制其立王行動,反而會激急生變。莫不如聽之任之,就當沒這麼回事。”
“葛嬰負我,是可忍孰不可忍。連我最信得過的人都敢藐視我,那麼多攻城略地的將領,都紛紛效仿,張楚國國威何在?葛嬰必殺,決不能姑息養奸。”
“將軍,葛嬰派使前來稟報將軍定奪,雖然有先立後奏之嫌,但畢竟他的眼裡還有張楚,還有將軍,還沒忘記歃血盟誓。如果葛嬰生叛逆之心,他就不會派使前來。也許正如葛嬰所言,立楚王是為得楚地民心,與我們擁扶蘇、舉項燕之旗同出一轍,並且信誓旦旦,永遠唯將軍馬首是瞻,足可證明葛嬰非叛逆也。”
“都尉太仁慈了,竟然被叛逆的花言巧語所迷惑。葛嬰擁立楚王,自封為將軍,這只是叛逆的序幕,一旦羽毛豐滿,時機成熟,必廢楚王襄強而自立,到那時侯再派使前來,可是兩國外交了。他現在只所以不敢公然反叛,一是還不具備自封為王的條件;二是怕我揮師征討,以致前功盡棄;三是顧忌歃血盟約,為天下人唾棄。因此,抬出一個傀儡,為自己稱王稱霸作擋箭牌,可見其反叛之心昭然若揭。”
“葛嬰私立楚王,大逆不道,罪在當誅。可眼下正圖謀西進攻秦大計,不可節外生枝,因小失大,何況葛嬰也是一支反秦的有生力量,在推翻大秦國大局上,必然站在我們一邊。將軍,張楚大業未成,切忌同室操戈啊!”
“儘管如此,豈能任其膽大包天,氣焰囂張,胡作非為,破壞張楚軍紀國法。”
“決不是放任,而是不得已為之。對葛嬰放之則合,逼之則散,討之則敵,孰輕孰重,將軍明斷。”
“放任就是姑息養奸。即刻派使問罪,壯我張楚國威。”
“派使問罪,無濟於是,不能損其毫毛,反而顯得將軍氣量太小。千里興師征討,鞭長莫及,更不可取。何不假意默許,等待時機,擒葛嬰問罪。”
“督尉說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