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妹找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莖無法有力地牽扯小陰唇及陰蒂包皮,這時陰蒂就無法受到間接刺激。
遇此情況,只有在女上位和側位性交時才能夠使陰蒂得到手的直接刺激,而這時透過小陰唇和包皮牽拉提供的間接刺激依然存在,直接刺激和間接刺激的影響基本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女上位性交時,陰蒂反應的建立要比女性在其他體位中更容易達到,而且更常見也更強烈。在膝胸臥位性交時,陰蒂不容易受到手法的直接刺激,但陰蒂頭的腫脹和陰蒂主體的退縮反應仍可存在,只是其生理反應的強度較弱,甚至不如男上位時的反應。如果女方在性活動中具有積極的態度,她們的軀體反應便會更強烈。當然,個人心理因素在性反應中所佔的比重有多大,尚有待更深入的更高階的神經生理學和心理學的調查研究來證實。
總之,在積極性交中建立的陰莖牽拉對陰蒂的間接刺激作用與女性的性交體位、陰蒂的解剖變異、或陰蒂腳在恥骨支上的附著位置等因素無關。
女性前列腺——G點
有關女性在高潮時射液現象的研究已引起越來越多性學界人士的關注,對於女性前列腺(即G點)與女性高潮射液之間的功能聯絡也已作了一些探討,但更明確的結論尚需進一步的研究來證實。關於女性前列腺的提法最早見於1672年(德?格拉夫)。19世紀,著名病理學家魏爾蕭再次肯定了女性前列腺的存在並研究了它的病理改變。德國婦科醫生格拉夫伯格於1944年首先明顯描述了陰道前壁中點是一個性敏感區,1950年他再次強調他的發現,認為那裡似乎存在一個類似陰莖海綿體的勃起組織,當受到刺激時可以充分腫脹,在達到性高潮時它可以明顯向陰道外膨出。1981年,美國和捷克斯洛伐克科學家分別發表了有關女性前列腺這一玲瓏而神秘的器官的形態學和功能引數的研究結果。
女性前列腺與男性前列腺的結構是一致的,包括腺體、導管和平滑肌。只是女性前列腺的腺體少而導管多,體積也明顯比男性前列腺小。所謂女性前列腺,就是指陰道內的性敏感點,它位於陰道前壁中點,沿尿道方向走行,鄰近膀胱頸部。當它受到刺激時會腫脹,但未受到刺激時則不容易定位。佩裡和惠普爾公佈了(1982)對400名女性的檢驗結果,她們證實這些女性無一例外地存在G點和與G點相應的反應。G點可能包括複雜的血管網、尿道旁腺和導管、神經末梢及圍繞膀胱頸的其他一些組織成分。胡克(1981)發現以右手手指輕輕刺激陰道前壁,同時用左手在女性下腹部對應地施加壓力,這樣更能激發性喚起的感覺,相反,若刺激陰道壁其他部位則沒有這種感覺。伯雷茲(1984)稱圍繞尿道的黏膜結締組織層就是所謂的G點,它可能由高度發達的靜脈叢系統組成,因此有些像男性的尿道海綿體,很可能是其胚胎髮育的同源物。黏膜和它的血管由一層厚的平滑肌塊所包繞,分佈有肌層內側為縱向的、外層為環向的肌纖維。
在各種調查中,至少有2/3的婦女可以知覺到陰道內的性敏感點,而且基本上分佈在12點位置,少數在11點或1點位置上。惠普爾(1985,1988)發現刺激G點可以顯著提高痛覺閾值,而刺激後壁則無此作用。
綜上所述,爭論的問題不是該敏感點是否存在的事實,而是如何給予一個合適的術語來限定它的問題。捷克性學家扎維西(1984)透過廣泛的免疫組化研究發現,在男子前列腺和女性尿道旁腺之間存在交叉抗原性,二者的酶反應也是一致的,所以稱其為女性前列腺更合適。泰珀等(1984)也證實尿道旁腺、其生長物、女性尿道上皮的一部分對男性前列腺特異抗原和特異的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具有陽性反應。此外,廣泛用於診斷男性前列腺癌和它的轉移生長物的前列腺標記物已在女性前列腺中發現。關於女性前列腺是一個功能器官並非殘存物的概念得到女性前列腺酶學研究結果的支援,其組織酶學研究結果也與男性前列腺相同。
育齡女性和絕緣期女性前列腺酶學研究引數的差別提示該腺體具有激素依賴性。使用組織化學研究方法可證實不僅在女性前列腺導管而且在腺體記憶體在大量封閉型和開放型的嗜銀細胞,這一事實表明在女性神經內分泌系統中存在著內分泌和旁內分泌功能。當然也有人認為雖然女性前列腺與男性前列腺在胚胎學上是同源組織,但是很大比例的女性都存在充分發育的和具有功能的女性前列腺是不可能的,因為前列腺組織的正常發育畢竟是依賴雄激素的。
還有一個尚待解決的問題 :女性前列腺或G點部位究竟是否存在類似於男性尿道海綿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