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水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生感受,一種生命的常規體驗。
快樂是幸福的基礎,是孕育幸福的沃土,是陽光是雨露,是幸福的搖籃;快樂並不等同於幸福,幸福是快樂的濃縮與昇華,幸福是更高精神層面的心理感受,幸福是從快樂金礦中提純的金。
快樂與痛苦永遠是對孿生姊妹,上帝將快樂、痛苦同時賜予了人類。品嚐過痛苦的艱辛與苦澀,方能體悟出快樂的酣暢愜意與甘美。
快樂與快活,雖然僅一字之差,在品質、品位上卻有著天壤之別,快樂更側重與精神心理方面的感受,快活則更注重於身體感官的刺激和愉悅。
一個人獲得一時的短暫快樂,並不難,難得身心快樂一生。倘若用快樂指數將孔子、老子兩位聖賢做一橫向比較,孔子一生獲得的快樂遠比老子少得多,孔子為實現克己復禮的整治理想,一生顛沛流離,到處遊說推銷,有短時間曾心灰意冷,萌發過出走海外的念頭;老子的一生幾乎都在其樂陶陶中渡過,有誰能體驗到他當時寫罷《道德經》,騎驢西出涵谷關時那種超然的快樂心態?
一個人收穫快樂的多寡,除與外部、外界因素有關外,還主要與自身的性格、內在素質有關。人生許多煩惱都是自找的,常常自我劃地為牢,用過高的甚至貪婪的慾望追求來囚禁自我,自己將自己推入痛苦的沼澤,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由此,先哲們便發出了振耳發聵的感嘆:進一步刀山火海,退一步海闊天空。
快樂是杯美酒,品位美酒亦應有度,一旦終日嗜酒成性,沉迷於尋歡作樂、紙醉金迷中,便淪為貪圖享樂的癮君子,成為被生理慾望所支配的一具遊走的軀殼,淪為慾望之奴。
快樂是劑毒品,快樂無時無刻都在為人創造酣暢淋漓的*境界,令人流連、迷醉其中而不能自拔,過度吸食快樂毒品,每日玩樂喪志,平民百姓有之,為此而丟了江山社稷的皇帝,也不乏其人。三國時代樂不思蜀的阿斗,便是此類皇族中典型的享樂皇帝。當快樂之毒深入骨髓時,便到了病入膏肓的絕症階段,過把癮就死,為滿足片刻歡娛之樂,不惜斷送了卿卿性命,於是有了拼命也要品嚐河豚美味的亡命之徒,便不足為怪了。
快樂是筆財富,每個人的童年時代,都曾是腰纏萬貫的闊少;到了步入婚姻殿堂的青年時代,搖身一變,頓時成為富可敵國的億萬富翁;當人生腳步蹣跚著步入耄耋年代,一步步挪向生命終點時,老人們大多早已萬金耗盡,淪為貧者甚至乞丐,應驗了那句古訓:“兩手空空的來,兩手空空的走”。
追求快樂,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性與原始本能。人類追求快樂,常見兩種型別,一是利己,二是利他。健康地追求利己的良性的身心快樂,是每個人擁有的權力,它的惟一前提,此種追求應建立在不會對他人造成痛苦的基礎之上。倘若一個人所追求的快樂,損害他人利益,甚至給他人帶來痛苦,那就不是健康快樂的追求,而是一種病態的利己自私的甚至是犯罪的行為。利他,助人為樂,則是一種高尚的精神層面的快樂追求,這種利他追求,對他人,是陽光雨露,春風拂面,對己則是一種心靈的滋潤。中國古代知識分子曾將此類最高境界的快樂詮釋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在青藏高原上,每每見到那些千里迢迢,一步步跪拜著前往拉薩布達拉宮朝聖的藏民聖徒們,那情景確實令人感到心靈的震撼,他們雖然清困,但他們那虔誠、安詳、自信的古銅色臉頰上,卻寫滿了發自肺腑的由衷快樂。由此感悟:真正健康恆久的良性快樂,與財富、權力、美色、名利、情慾無關。
心胸寬闊豁達,助人為樂,快樂之神常在。
愁也一生,樂也一生。快樂生活,快樂人生,真正的快樂天堂,就在你自己的心中。
還是古語說得好:知足者常樂。 。 想看書來
15 感悟病魔
病魔,一個令人詛咒的灰色幽靈,在人間徘徊遊蕩,如影隨形,象荒原上成群的鬣狗,追逐著鮮活的生命。
病魔,一頭面目猙獰的怪獸,張開血盆大口,無時無刻都在貪婪地吞噬著人們的青春、生命、幸福、親情與愛情,兇殘地將痛苦、哀號、絕望、死亡注入人們的體魄與心靈。遙想三國時代的猛將張飛,視死如歸,卻對個“病”字充滿了敬畏,可見病魔力量的強大與恐怖。
病魔,一夥來自本鄉本土、打家劫舍的“山大王”,一群來自異邦的侵略軍,一旦攻破我們的道道防線,侵佔我們的國土,立足腳跟,建立起“土圍子”,便開始瘋狂地燒殺搶掠,攻城略地,敲骨吸髓,橫行霸道,無惡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