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來一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讀城記(1)
北京之一:皇城之都
我是喜歡北京的。北京有一種濃重的大氣,很磅礴,很有氣勢。像壓得住場的老生一樣,一出場,就凜凜的。這一點,任何城市不能比。
並非因為皇家氣派,當然,紅牆琉璃瓦抬了氣場,重要的還是人,慢悠悠的,並不在意的神情。北京人流露出來的不在乎和自信來自心裡,語調很平很穩,很無所謂——我喜歡聽北京人說話,即使一個街道大媽都透著自信和悠閒。
穿行於北京那些老胡同時,我常常被一些煙火氣打動得體無完膚——那麼美的老槐樹,四合院裡紛雜蕪亂,彷彿光陰在那些破舊的四合院裡穿行,都斑駁了,老樹上搭了鳥籠,鐵絲上晾著衣服——女人的內衣、孩子的尿布、花棉單……我愛看這些尋常風景,一招一式腳踏實地,和這灰色幽靜的衚衕相輔相成。
和皇宮比起來,我更喜歡細膩的北京——老槐樹底下賣香油的老人,名人舊居里長出的青苔。春天時,我去探訪張伯駒故居,桃花開滿了他家的院,枝枝蔓蔓,分外妖嬈。一週之後再去,花都落盡——那拼命的盛開,卻原來只有幾日。民國四公子之一的張伯駒,把中國第一張繪畫作品《展子虔遊春圖》和第一張書法作品《平復貼》無償捐贈給故宮,換來小小一張獎狀,上面有當時宣傳部長沈雁冰的親筆簽名……小小院落,分外有一種清爽感覺。那張先生手植的牡丹已經不知不覺在早春發了芽……這是北京,泛著古意和墨香的北京,寬容大氣,是一個飽滿的中年男人,上有老下有小,自己的悲傷,自己吞吐。
銀杏樹黃了又黃,多少朝代翻滾著走了。走到寂寞的紅牆邊,那曾經的隆重被販賣成了風景,琉璃瓦上有喜鵲在叫,長安街上徹夜的燈火。我喜歡穿過午夜的長安街,喜歡在寂寞時獨自行走在大氣而包容的北京——我與它貼心貼肺,一點隔閡也沒有。它似一個多年的老情人,早就知冷知暖。
我喜歡的北京,其實還是老北京——二環內的北京,帶著舊,帶著昨天的氣息。雖然很多時候高樓早就林立,但我總能找回舊日那一點一滴的資訊——齊白石故居在一群高樓中間,孤零零的,似一座島,孤芳自賞著,庭樓都舊了,門也斑駁了,裡面換了一個姓馬的人住,因為門縫裡的信全是寫給馬先生,周圍是金融街的高樓大廈,泛著冷冷的金屬光澤,我在縫隙間找到老北京,那斑駁的灰牆,那門前的老槐……當年拆北京舊城時,梁思成冒死反對,絕不讓拆,做為建築大師,他自知這些老建築的魅力——當年的巴黎,就是一個老城一個新城,阻力重重,他反覆和周總理說了幾小時,周恩來最後嘆息一聲: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是對老城最無奈的一個回答。
我沒有趕上看北京的老城。只看過一些斷壁殘垣,我行走在那些老城牆的斷壁邊,看早春柳枝發了新芽,建築工人正忙著拆遷,後海邊的老樹被一棵棵砍伐,心裡很酸澀……舊城失去的同時,也會伴隨著一些東西失去,文化、氣場……那些老胡同中相濡以沫的鄰居,但北京仍然是北京,很多人在離開北京後無比懷念北京城,梁實秋在晚年讓人帶回北京的一抔土,相當傷感地說:“還是北京好呀。”
北京當然好。有一種不能讓人忘懷的氣場,它是一個有著優雅貴族氣質的男子,鎮定,大氣,凜冽,打碎鋼牙往肚子裡咽,但這男子又別具風情,懂女人,知道如何心疼——雖然細節上可能粗糙些,但到底是真心真意的。 。 想看書來
讀城記(2)
北京的好在於自然。不緊張,放鬆。你遊走在北京,就像遊走在自己最喜歡的風景裡,即使那些小吃,亦是家常溫暖——爆肚、滷煮火燒……取了一小條,拿了一碗站著排隊,就著夕陽吃下去,暖心暖胃,讓人覺得生之美好。活在北京,踏實、肯定,不浪費一絲好光陰,有錢人過得繁花著錦,沒錢人也有滋有味——衚衕裡有高高撂起的蜂窩煤,樹上掛著鳥籠子,彈三絃的老人眼睛盲了,依舊充滿情思地唱著《黛玉思春》……
後海。北京。我行走在春風裡,看兩岸那些故居,曾經在這裡住過的人留下了淡淡的味道——那是什麼味道?我努力地嗅著,嗅到了唯美、風俗、煙火、前世、大氣……這是最親愛的北京,有風沙的北京,殘陽如血時,能讓人心裡一疼的北京。
上海:妖嬈的罌粟
上海是一個風情的女子。少婦。絕不是少女。她的風情,近似迷惘,帶著少婦的妖嬈和不甘。
上海只能是一個少婦——同時愛著幾個男人,或者愛過幾個男人,有著豐滿卻又骨感的身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