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桃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持,他作為使者來到雅典。他不僅是一位能言善辯的演說家,而且是一位修辭專家,他劃分出不同的修辭格,譬如對偶與修辭性疑問式等。他的文風在他那個時代備受人們稱讚,但後來人們認為其言辭過於華麗。他的著作僅存兩篇具有哲學意味的短文。
第一篇是修辭練習,旨在為特洛伊的海倫(HelenofTroy)辯護,反駁那些誹謗海倫的人。他認為與帕里斯(Paris)私奔從而引發特洛伊戰爭的海倫不應受到譴責。“她的所作所為,抑或是因為財富引發的衝動,抑或是因為諸神的決定,抑或是因為命運的召喚,抑或是因為受到強力的脅迫,抑或是因為被言辭所打動,抑或是因為被愛情所征服”(DK82B11;21…24)。高爾吉亞對這些不同說法逐一進行了論證,認為無論處在其中任何一種情況之下,海倫都不應當受到譴責。沒有人能夠阻止命運,理應受到譴責的是脅迫者而非被脅迫者。論辯至此,高爾吉亞的任務就容易了:但為了表明海倫若是聽任別人勸說而依然不應受到譴責,他不得不借助言辭的力量,採用了一套雖不令人信服但卻令人欣快的讚詞:“讚詞如同強大的最高君主,雖然空洞無物且難以領會,卻能夠取得神奇的效果”。在此情況下,理應受到譴責的是勸說者而非被勸說者。最後,假如海倫墮入情網,那她就更不應該受到譴責了:因為,愛情就像不可抵禦的神,就像令人同情的心理疾病。這一簡潔而機智的文稿,是許多討論自由和決定論的哲學論文的鼻祖,其文充滿煽動與刺激的力量,具有不可抗拒的推動作用。
正文 智者(3)
福哇手機 更新時間:2010…11…2 7:56:58 本章字數:1161
高爾吉亞的另一著作名為《論不存在》(OnWhatisNot),論證了三個令人懷疑的結論:其一,無物存在;其二,某物若存在,但不可知;其三,某物如果可知,但在人與人之間無法溝通。這一組論點以兩種形式傳承了下來,一是透過亞里士多德的偽作《論麥裡梭》(OnMelissus),二是透過塞克斯都·恩披裡柯(SextusEmpiricus)。
第一論證側重闡述希臘語系動詞“tobe”(是或存在)的多種形式。我在這裡對此不予展開,將在本書第六章裡努力揭示其中所包含的主要歧義。第二論證如下所述:假定思想的物件就是存在的東西(thingsthathavebeing),那麼,存在的東西就只能是思想的物件了。不過,思想的物件並非是具有存在性的東西,否則,人們所思索的一切就都是這種情況了。但是,你可以想象一個人飛越大海或一輛車駛過大海,儘管實際上不存在任何這樣的事情。因此,存在的東西並非都是思想的物件。第三論證在三者之中似乎最有道理,所論的要點是:每個人的感覺都是私人性的,我們能向鄰里傳達的是言辭而非體驗。
這位著名智者為三個令人懷疑的結論提出的論證,確確實實屬於詭辯,首次遇到這些論證的人們無疑會將其拋開。不過,拋開一個詭辯要比診斷其性質容易,而要找到治病的方法那就難上加難了。柏拉圖在其對話《智者篇》(TheSophist)裡,基本上解除了第一個詭辯的武裝。第二個詭辯涉及一種錯誤的論證形式,柏拉圖自己有時也出現同樣的問題。不過,亞里士多德的邏輯學使後來的思想家清楚地認識到:“不是所有As就是B”不等於“無B是一A”。第三論證是從體驗的私人性質出發,這一問題直到20世紀才透過維特根斯坦的研究得到徹底澄清。
除了普羅泰戈拉、希庇亞、普洛狄科和高爾吉亞之外,還有其他一些智者的名聲傳至今日。譬如倡導強權即公理(mightisright)學說的卡里克勒斯(Callicles),駁斥公正即當權者自私自利一說的色拉敘馬庫斯(Thrasymachus)。另外還有歐緒德謨(Euthydemus)和迪奧尼斯多羅(Dionysidorus),這一對邏輯高手會自告奮勇地向你證明你的父親是一條狗。不管怎麼說,這些人雖然都是我們所說的知名智者,但我們對他們的瞭解主要是透過他們作為柏拉圖對話裡的人物。我們對他們哲學論點的最佳研究方式,就是藉助柏拉圖對話的語境。探究有關這些智者的歷史真相,不會比查詢李爾王或哈姆雷特王子在莎士比亞塑造他們之前到底是何模樣更有收效。
因此,我們該是告別這些智者的時候了,我們將轉而審視蘇格拉底了。有一種觀點認為,蘇格拉底是最偉大的智者;而另一種觀點則認為,蘇格拉底是與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