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2/3頁)
上網找工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從皇帝做起
朱元璋是一個身體力行、躬行實踐的人,他之所以說上面這些話,既是說給官員聽,也說給自己聽。他要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做起。朱元璋本人吃穿都很儉省,他對他的後宮要求也很嚴格,關於他儉省的例子有很多。
早在打天下的時候,朱元璋的儉樸就已經天下聞名。而在當時的江南群雄之中,陳友諒和張士誠的奢侈是有名的。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平定陳友諒,自稱吳王,江西行省把陳友諒的一張鏤金床送到應天。朱元璋看罷,對左右官員們說:“五代十國時後蜀孟昶有一個鑲滿寶石的尿壺,這鏤金床與寶石尿壺有什麼區別呢?一張床尚且如此,其他可想而知。陳氏父子窮奢極欲,哪能不亡?”他當即下令將它毀了。侍臣們就此各有一番議論,其中一位應聲說道:“未富而驕,未貴而侈。這就是敗亡的原因。”朱元璋對這話頗不以為然,他認為富貴以後也不能驕侈。他說:“有錢了就可以驕橫嗎?有地位了就可以奢侈嗎?如果有了驕侈之心,即使富貴,也難保得住。處在富貴的地位,就是抑制奢侈,注意節約,恐怕還不能夠服人心,何況窮盡天下財富奇巧以滿足個人慾望呢?如果對驕侈之心不加以控制的話,敗亡是必然的。前車的覆轍不可重蹈啊!”
由於朱元璋出身貧苦,他非常瞭解農民的處境,同情農民。洪武二年五月,他從南京郊外回城,見到幾個老者揮汗耕田,不禁想起他的父親,於是下馬步行。邊走邊對身邊大臣說:“朕好久沒有在地裡幹活。適才所見農夫冒暑耕耘,心裡很覺得可憐,不覺下馬步行。農為國本,國家的需求都由他們供給,不知地方父母官會不會憐憫他們。身處富貴而不知貧賤的艱難,古人常引以為戒。衣帛當思織女之勤,食粟當思耕夫之苦。”
有一次他到東閣視察,天氣很熱,南京這個地方是火爐啊,人出汗後衣裳都溼透了。當然朱元璋跟普通人不一樣,一些侍從為他拿著衣服,朱元璋的衣服溼了,就送上一件換下來。但是身邊的官員們看到,朱元璋每一次換下來的衣服都是穿得很舊、洗了又洗的衣服。一位叫李思顏的官員說:“主公躬行節儉,真可示法子孫。”意思是說,皇上您親自提倡節儉,這真可以作為子孫的榜樣。朱元璋節儉是從愛民出發的,他說:“憂人者常體其心,愛人者每惜其力。”意思是說為百姓擔憂的人常體會他們的心境,愛護百姓的人就要愛惜民力。朱元璋說,我每一次吃飯,就想天下百姓是不是吃飽了,每一次穿衣,就想天下軍民是不是能夠穿得暖。
洪武元年,全國許多地方遭受旱災。朱元璋祭告父母在天之靈,請他們保佑國家百姓渡過難關,說:“當年二老吃草根粗米的艱難我不敢忘記。我願意與妻妾一起在半個月內吃野菜粗飯,與百姓同甘苦,反省上天對我的譴責,為百姓祈福。”朱元璋從未忘記過去的痛苦,他想到父母臨終的時候,自己竟拿不出任何東西祭奠,而今富有四海,卻無法盡孝,因此常常放聲痛哭。
朱元璋很注意以身垂範,他曾經說,“珠玉非寶,節儉是寶”,他的吃穿住都不追求奢華。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修建宮殿的時候,他不準施用彩繪。他要求在妃嬪的住處,牆壁和屏風上,畫上耕織圖。在太子居住的房屋牆壁上畫的是朱元璋的出身和經歷。在各個殿堂內,牆壁上書寫著修身養性治國平天下的典故格言。他下令在宮內空閒之地種菜,在政事閒暇的時候,他時常來到這裡看小內監汲水灌園,捉蟲除草。車、輿、用具該用金銀裝飾的,都改用銅。
※BOOK。※虹※橋書※吧※
第67節:第十二講 平民皇帝的治國理想(6)
朱元璋知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所謂“楚王愛細腰,宮中多餓死”,所以對地方的貢奉常常加以限制。建國之初,湖廣進獻竹蓆,朱元璋怕開了進奉之風,下令退回。後來金華進貢香米,朱元璋覺得很好吃,但怕因此會給百姓增加負擔,也制止了。他在園林中闢了幾十畝地用來種莊稼,每當耕耘收穫季節,都親往觀看。
朱元璋不太喜歡飲酒,能喝一點葡萄酒,量也不大。起初太原進貢一種葡萄酒,後來也下令不要再進了。洪武六年(1373年),山西潞州進貢人參。朱元璋說:“聽說採到人參挺困難,這樣做豈不勞民?國家的職責在養民,哪能為此而勞民呢?”
洪武七年(1374年),西番酋長進貢葡萄酒,他賞賜給酋長一些綢緞衣物,但命令把酒退回,讓他們不要再進貢。他對中書省官員說:“飲食衣服夠平常需要就行了,額外的追求會帶來無窮的禍害。比如在元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