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頁)
上網找工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悲傷的場面感動了在上的蒼天,同時也感動了一位姓汪的老媽媽。汪媽媽看到這兩個孩子實在太可憐了,她就想幫助一下。她讓自己的兒子把朱元璋送到寺廟裡,還為他準備了一份香火錢,送給寺裡的高僧,求他們把這個可憐的孩子收留下來,也讓他多少有口飯吃,不至於活活餓死。
貼士
既葬之後,家道惶惶,仲兄少弱,生計不張。孟嫂攜幼,東歸故鄉,值天無雨,遺蝗騰翔。里人缺食,草木無糧。予亦何有,心驚若狂。乃與兄計,如何是常?兄雲此去,各度凶荒。我為兄哭,兄為我傷。皇天白日,泣斷心腸。兄弟異路,哀動遙蒼。汪氏老母,為我籌量,遣子相送,備禮馨香,空門禮佛,出入僧房。
—朱元璋《御製皇陵碑》
“空門禮佛,出入僧房”,這樣的情況下,朱元璋才遁入空門,當了和尚。所以說,朱元璋並不是像傳說當中那樣,僅僅是為了還願,為了強健身體,才去做了和尚,而是在萬般無奈之下,在鄰人的幫助下,投入了寺廟,保了一條活命。
遊方僧就跟乞丐差不多
朱元璋來到了寺廟,本來就是為了討一口飯吃,可是寺廟同樣也遭到了災荒的打擊。沒過多久,寺廟的住持就對和尚們說:“各位,現在廟裡已經沒有糧食了,你們來到這裡,本該同舟共濟,可是沒有糧食了,大家還是各奔一方吧。”
朱元璋在回憶這一段生活的時候,寫了這樣幾句話,他說:“居未兩月,寺主封倉。各為生計,雲水飄揚。”朱元璋來到廟裡還不過兩個月,寺廟的主人就把糧倉封了,為什麼?如果在太平年間,四鄉的百姓可以源源不斷地向寺廟捐獻糧食。現在四周全在鬧災,如果寺廟裡的糧食被這些和尚吃光了,將來寺裡吃什麼?寺主吃什麼?剩下的這麼一點糧食是絕對不能動的。為了大家生計,還是自投生路吧,“各為生計,雲水飄揚”。
朱元璋在寺裡不過只做了不到兩個月的“行童”,還沒有弄清楚經書是怎麼回事,就被迫離開了寺廟。那麼,他離開寺廟後過的是怎麼樣的生活呢?朱元璋寫道:“我何作為?百無所長。”說我能夠做什麼呢?百無所長,什麼本事都不會。十六七歲的孩子,又沒有什麼手藝,怎麼能夠獨立生活?
朱元璋還寫道:“依親自辱,仰天茫茫”,要是投靠親戚的話,也會自取其辱,遭人家白眼,寄人籬下。既然不願意投親,那怎麼辦呢?“既非可倚,形影相將”,不去投靠親友,只有他孑然一身,形影相弔,走南闖北,“雲水飄揚”。他把自己當時的生活狀態描寫得十分悽慘。
“突朝煙而急進,暮投古寺以趨蹌”。意思是說,早晨我看到哪一家人家的煙囪冒煙了,趕快走幾步,那家做好了飯,及早討上一口,去晚了就沒的吃了。到晚上,天要黑了,要找一個遮風避雨的地方,看見前面有座古廟,就趕快走幾步,拖著疲憊的身軀踉踉蹌蹌投入廟中。他常常是倚著高高的山崖,望著天空中皓皓明月,聽著猿猴淒涼的叫聲,父母已經遠去了,無法尋覓,像失了魂一樣,到處遊蕩。寒風颳著,傳來淒厲的鶴鳴,一會兒突然飛起霜雪來,身體像一株被風吹得飄忽不定的野草,而心卻像熱水開了鍋一樣煎熬。
※虹※橋※書※吧※。
第12節:第三講 當和尚首先為了吃飯,然後才是唸經(5)
貼士
我何作為?百無所長。依親自辱,仰天茫茫。既非可倚,形影相將。突朝煙而急進,暮投古寺以趨蹌。仰穹崖崔嵬而倚碧,聽猿啼夜月而淒涼。魂悠悠而覓父母無有,志落魄而徜徉。西風鶴唳,俄淅瀝以飛霜。身如蓬逐風而不止,心滾滾乎若沸湯。
—朱元璋《御製皇陵碑》
元朝至正四年(1344年),朱元璋離開了寺廟,開始了他流浪的生活。僧人到外乞討,有一句好聽的話叫做化緣。還有一句話,如果在化緣當中是叫喊著化緣,叫做“叫化”。說好聽的叫遊方僧,說不好聽的就是披著僧袍的叫花子,就是一個乞丐而已。
風霜雨雪,夜月驚魂,莽莽天地,身如飄蓬。朱元璋就這樣形同乞丐一樣,歷經艱辛。他“南歷金斗,西抵光息,北至潁州”,走遍了包括廬州、六安、光州、息州、汝州、潁州,今天皖北、豫東、蘇北這一帶廣大的地區,一下子就過去了三年多的時間。朱元璋從17歲的少年經過了三年多的磨礪,經過了艱難困苦,已經到了二十歲出頭的年齡,是一個接近成熟的青年人了。
朱元璋又寫道:“一浮雲乎三載,年方二十而強。”我走了三年多,像浮雲飄蕩一樣,已經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