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而4座雙聯裝炮塔的佈置雖然比3×3要少了一門炮,還多出了一個需要保護的炮塔,但是卻更容易將火力分散到多個目標上,這對於以寡擊眾的襲擊艦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最後則是俾斯麥的防護,很多人在噴俾斯麥的全面防護概念和穹甲過時,但事實上,看待這個問題要從俾斯麥的定位出發。
全面防護的特點就如它的名字,全身上下每一個部位都有防禦,而穹甲則是除了戰艦外裝甲之外,戰艦內部的關鍵部位還有一個穹頂樣的裝甲罩保護,這是一戰時期比較典型的防護模式,它的優點是防護全面,配合上德國人的精巧設計,極難被擊沉。
在一定的噸位下,全面的裝甲分配必然拉低主要部位的裝甲厚度,這就使得戰艦的炮塔、艦橋等部位難以應對敵人主力艦的威脅,很容易被打掉指揮儀、主炮等等從而嚴重影響戰艦戰鬥力。
可以說,在一場頂級對決之中,全面防護的俾斯麥級可能在開場一個小時內被打掉全部炮塔完全失去攻擊能力,但更可能直到對方打光了所有炮彈依然可以大搖大擺的開走脫離戰場。
於是到了二戰,廣泛流行的是美國人的重點防護模式,他們認為,戰列艦是一種消耗品,只要能夠在沉沒之前打出足夠的炮彈就好,而戰艦並不是所有部位被擊中都會造成嚴重後果,就像是人被擊中四肢和擊中頭部完全不是一個概念一樣。重點防護大幅削弱“四肢”的防護能力,來加強“頭部”的防護能力,讓關鍵部位得到最好的保護,非關鍵部位則即使遭到命中也不至於產生嚴重後果,從而讓戰艦在沉沒之前一直保持戰鬥力。
但這就帶來一個問題——重點部位確是是堅不可摧了,可那些非關鍵部位呢?大幅削減裝甲之下,即使不是戰力艦,只要是裝備了口徑稍微大一些的戰艦都可以對這些部位肆意摧殘。
兩相比較之下,我們可以發現,同級別戰列艦對噴之中,顯然重點防護更佔優勢,可以全程保持戰鬥力,而全面防護則很容易被打掉關鍵部位後只能捱打不能還手,艦隊決戰用戰列艦還是重點防護要更好用一些。
可俾斯麥級的主要任務是襲擊艦,生來就是用來欺凌弱小的,對於這些“輕量級”對手來說,全面防護的戰艦無論任何部位都難以撼動,卻可以對重點防護戰艦的非關鍵部位造成傷害,顯然,俾斯麥級的穹甲加全面防護要比衣阿華和大和的重點防護更加適用於襲擊艦角色。
而且,作為日後中國人心中的精神支柱,這艘戰列艦可以被打殘,但絕對不能被打沉。而俾斯麥級儘管在同級別戰鬥中容易被打殘,但在抗沉性方面的小強屬性是出了名的。
二戰前期德國海軍的處境賦予了俾斯麥級這些獨有的特點,採用的技術和其他新銳戰艦想比看起來的確過時而且老土,但是對於當時的德國來說確實最合適的選擇。
而對於同樣需要面對一個擁有強勢海軍的島國敵人,處境和二戰前德國極其相似的羅傑來說,這同樣是最適合他的選擇。
;
第五十幕最合適的俾斯麥
第五十幕最合適的俾斯麥,到網址
第五十一幕 互補合作
對於資料比俾斯麥更為強大的衣阿華級,羅傑並非沒有考慮過,不過出於技術方面的原因,他最終還是放棄了這個強大的選擇。
衣阿華級雖然強大,但是一個令無數設計師蛋碎的“33米鐵則”——為了能夠透過巴拿馬運河,戰艦寬度絕對禁止超過33米,卻嚴重困擾著它的設計,可以說,美國人在設計衣阿華級的時候任何指標都可以變更,就是這個33米是不可逾越的紅線!整個衣阿華級在設計上根本就是在圍著這個33米做文章。也正是這個33米,讓衣阿華做出了無數無奈的妥協,嚴重影響著它的效能。
但是對於羅傑來說,33米啥的根本無所謂,他又不去巴拿馬旅遊,管你33米做什麼?
如果羅傑要拿衣阿華來用,那麼就必然要重新設計,突破33米鐵則,可人家衣阿華完全是圍著這個33米設計的,把這個最基礎的東西給改了,羅傑搜刮的圖紙還有什麼用啊!?沒了來自現代的支援,在二十年代建造衣阿華根本就是痴人說夢罷了。再說,沒了33米的衣阿華那還是衣阿華麼?
………………………………
在大致看完了羅傑提供的圖紙之後,雷德爾很是激動,不過他也明白,資料看起來再好也總歸是一堆資料罷了,只有真正的鋼鐵戰艦才是帝國的屏障,雷德爾雖然對資料之中那威武的戰艦心馳神往,但是他卻更加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