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就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鑿起來,最後形成一個1。2米見方的冰洞。
在開鑿冰眼的同時,還有其他工人在其它地方各鑽出10個冰眼,王不平走過去看了看,這些冰眼直徑30厘米,間距差不多有33米。
最後,王不平問了魯哈大叔才知道,從這10個冰眼以後,所有冰眼則改為沿平行方向向前推移,直到4000米左右,冰眼才又向內側折向梯形的出網口,整個網場就像一個邊長不等的八邊形,平行的冰眼寬度使得大拉網在冰下可以延展到600米寬。
當所有的冰眼都打好的時候,已經過去快有一個小時了,接下來,王不平知道,就是下網的工作了,就看,從那些拖拉機上,下來了許多的人,一個個開始從車上向下面拿工具。
這接下來的活,聽魯哈大叔說,才是捕魚最重要的,網下的好不好,可是直接影響,捕魚的多少。
不過,這幾年因為水質被汙染,湖裡的魚,比以前要少了不少,他說,以前一網拉的魚要是好的話,網都拉不動,還要把魚給放掉一部分才可以。
看到,那拿下來的東西,魯哈大叔告訴王不平,那叫‘馬神’。(未完待續。。)
第一百六十九章 魚飛漫天
ps: ; ;ps:沒有人因水的平淡而厭倦飲水,也沒有人因生活的平淡而摒棄生活。
在原來沒有機械的時代,都是用馬拉絞盤,那時候要用兩三匹馬才能絞得動套繩,現在用這種‘馬神’,就要省事的多了,而且還能提高工作效率。
王不平看到,有漁工,從車裡抬出7厘米x9厘米見方的松木杆,每根松木杆弄開後,都好長,這東西,王不平一開始還不知道是幹什麼的。
經過魯哈大叔的解釋,王不平總算是明白了,這東西叫‘引杆’,引杆就像縫衣針,起著冰下牽引的作用。
這些引杆,就是讓捕魚網漂浮在水裡,那些開鑿的冰眼就是為了從冰上控制引杆的走向,有經驗的漁工從冰眼探進走杆叉子,在左右撥弄中透過感覺和經驗控制引杆沿著冰眼的方向行進。
連線引杆和拉網的是套繩,用那個叫做‘馬神’的絞盤機,每隔3個冰眼將套繩鉤出絞動一次,套繩一點點被絞動著前行,兩片大拉網在入水後也就自然能形成平行的扇面。
杆子末端拴有直徑45毫米的大套繩,要是起網的時候,這些150米長的大套繩被絞網機絞出冰面後才是漁網被拖上岸。
當網都下好的時候,王不平總算是搞清楚裡面的情況了,整個大拉網由3片組成,兩根引杆各引一片410米長的網,兩片網連線著一個長25米、直徑21米的大網兜。
王不平還真覺得。這捕魚是項技術活、體力活,就說這鑽冰、穿杆、走杆、絞網、出杆,從下網眼到出網眼,一網一般要在冰下執行5公里左右,這些人分工協作,即使一切順利也要至少5個小時。
當都弄好的時候,差不多快到中午了,這等待收網的時候,也是大家今天休息的時間,王不平看到有的漁工爬進覆著棉布篷頂的車斗裡。坐在鋪著羊毛的座位上休息。
那車斗裡燒著煤爐。撲面而來的溫暖與車外的嚴寒分隔成兩個世界,鍋內沸騰著燉菜,圍爐是烘烤著的白饅頭,一壺白酒懸在車篷頂上。午飯時每人喝上一口可以驅散體內的寒氣。
王不平在和他們吃午飯的時候。還得到了一個資訊:祭湖。這個因為人家出發的時候已經做了,在這等著也是看不到的,這讓王不平有些失望。沒想到,都在這等了,還是少了一樣東西沒有看到。
祭湖,是在冰面上放上供桌,擺上酒、水果、點心、豬頭或者整羊,由漁頭帶領所有的漁工燃放鞭炮、燒紙,在唸誦祭詞後叩頭祭拜,祈求安全高產,祭祀完畢,所有供品被從供桌前的冰眼投入湖中,漁工們才會整隊出發。
這也是是冬捕開始時最隆重也最神秘的儀式,是否保留著當地先民對這片大湖的原始崇拜不得而知,漁工們只知道是“老一輩一代代傳下來的規矩”,即使在破除封建迷信最厲害的歷史時期也沒有停止過。
下午一點的時候,魯哈大叔,告訴王不平,他們要準備收網了,隨著一個年齡有六十多歲的老漁工一聲令下,‘馬神’開始攪動韁繩,拉著下面的魚網前行。
最為攝人心魄的一幕便是這破冰捕魚的時刻,只見長龍式的大網從冰口徐徐拉出,一條條還在冬眠的魚在睡夢中便被驚醒,在大網裡撲楞著、跳躍著。
看到那些漁工用高壓水槍不停沖刷湖水,白濛濛的水汽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