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節 (第2/3頁)
松下有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子玉猶帶驚悸,那種差點被割開脖頸的感覺太真實了,“無……無事。”
雲姜微微一笑,“我這幾日都在練劍,下意識而為。”
她收回,隨手挽了個劍花,若有所思道:“看來我已小有所成,行走江湖也沒那麼難麼。”
宮侍:……陛下您清醒點,還行走江湖,長義王就在旁邊啊。
作者有話要說: 嗯……誰還沒有個中二病呢
第13章
行走江湖?子玉視線一瞟,就看到了棋盤旁的那本《俠影錄》,封面為兩位持劍人的背影。
想到前幾日小皇帝看野史後說的那些話,她眼角微抽,看來他的確是看書看入迷了。
那些話,不過是她多疑嚇自己罷了。
雲姜著人將劍放好,在盆中淨手後拿了塊柔軟的乾布擦拭,“長義王竟也來了,有何要事?”
“有些需要呈稟陛下的事。”魏隱示意手中奏疏,讓子玉不由自主多看了幾眼。
不知是甚麼,竟讓長義王親自來與小皇帝商議。
“你又是為何?”
子玉回,“陛下生辰那日宴請的賓客名單,娘娘著禮部擬了一遍,自己又添了些,讓奴婢拿來給陛下一看,有沒有甚麼要增減的。”
一國之君的生辰宴,能宴請的無非是那些人。雲姜接過掃了眼,與心中所想差距不大。
這些時日她雖然少有上朝,但京中官員和世家大致都瞭解清楚。
先帝不拘一格降人才,擢升官員時常不論出身,這裡的出身並非只指權貴寒門,更多體現在前朝世家和今朝新貴。粗略看去,雙方站立在朝堂上的人數相差無幾。
不過這兩方也並非就對立,不過觀念時有相左罷了。
“怎麼只帶夫人,不帶其他家眷?”雲姜問。
“娘娘說怕人太多,驚擾了陛下。”
這理由卻是奇怪,雲姜道:“既是生辰宴,自然人多些、熱鬧些才好,名額放寬,他們想帶就帶,不用攔著。”
“……是。”子玉能夠料想到,陰太后該是如何不悅了。
她明顯感覺,太后並不想給小皇帝過早納妃,甚至這個歲數了,也未曾安排教導人事的宮婢。因此才限制朝官攜帶家眷,就是為了避免有些人將家中適齡的女兒之流帶來。
以前子玉還曾誤會太后默許她接近天子的用意,時日久了便發現,那絕對不是她所想的那個打算。
名單是他們母子間的事,子玉不打算摻和。
她離開後,殿中便剩下了魏隱。
他坐在黃梨木椅上,沉靜如玉,即便不言不語也有著熠熠明輝。
魏隱素來是典型的世家貴公子作派,衣著打理得一絲不苟,從每一根髮絲到腳尖無一不精緻,神色或冷或淡,透著距離感。
三本奏疏一同遞來,他道:“陛下先看一看。”
待雲姜都一一翻看過,他方不緊不慢開口,“此事臣等不好做主,還請陛下批閱。”
與天子自身相關的,最有可能的自然是選妃一事。天子年歲尚少,不急著現在就填充後宮,但不說後位,便是妃位人選也是要提前定好的,禮部和其府中必得準備個一年半載,時間更長,兩三年也不是不可能。
國君納妃,就是要凡事有序。
幾位朝臣提出來,也是在關心雍朝大事。
雲姜視線從奏疏移到魏隱身上,“長義王有甚麼想法?”
“生辰宴既邀了各府家眷,屆時陛下都能看到,若有喜愛的便可定下。”
魏隱這話是在順著雲姜方才的安排說出,任誰都會覺得小皇帝是這個意思。
雲姜一想,卻道,“不必了……”
說著,散漫地往後一躺,“時候未到,再看緣分罷。”
這事若搬到了朝堂上,反正也有文相擺平,因此她連個應付的敷衍模樣都不願做出。
說來魏隱素來忙碌,居然會為了這種小事來大明宮,實屬難得。
魏隱對這個回答頗感意外,但見小皇帝滿不在意的模樣,便只道:“陛下心中有數便好。”
“嗯。”
雲姜起身,拈了塊桂花糕入口。
現今是桂花剛落的季節,桂花芬芳猶在,混在糕點中清香爽口,並不黏膩。
“王爺也來一塊?”
於小皇帝而言,魏隱實為長輩,他和先帝為忘年交,又曾結為異性兄弟,小皇帝喚他一聲皇叔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