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宋義知不知兵不好說,但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他不能識人,更不能識大體,有這麼一個血性殘忍的人做副手,而且自己這個位置原本是他叔叔的,難道就感覺不到這把椅子燙屁股?難道就感覺不到周圍人的眼神不對?對自己所處的處境毫無自知之明,宋義之才,只能是參謀幕僚諫大夫之流,非帥才。
劉邦所部早已取道碭郡,與秦軍素有交手,屢戰屢捷。
宋義領兵到了安陽(今山東曹陽東南)。
按秦歷來這時已是秦二世三年初,十月(秦歷以十月為歲首),秦將王離將兵三十萬把偌大的鉅鹿城圍的是水洩不通,章邯二十萬大軍也已經佔領了邯鄲,“河北之軍”(趙軍)危在旦夕。章邯是個厚道人,他沒有去搶功勞,而是給王離修了條甬道(即通道),專門給他運糧,運物資,所以王離軍兵多糧多,補給充裕,可以安安心心的圍城。
趙王歇與張耳眼看就要陷入絕境,便四處求救。
張耳的面子很大,招來了幾十路諸侯,這其中包括張耳的刎頸之交陳餘,還有張耳兒子成都君張敖。
這些諸侯來是來了,住也住下了,但卻畏懼秦兵,不敢出擊。
什麼兄弟友情,什麼父子親情,此時此刻,對於大賢張耳來說,沒一樣靠得住。諸侯之中沒人敢去打秦軍,沒人敢去救他們。
所以說,患難才能見真情!對此張耳的內心體會一定很深刻。
按理來說,張耳應該很絕望。
但他沒有絕望,雖然已經看透了人情世故,但他不迂腐,就算這些人再怎麼忘恩負義,這種時候自己有求於他們,所以沒有必要斷交,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張耳還是不斷地派人去向諸侯搬救兵,特別是陳餘,張耳幾乎每天都派使者前去催促,因為陳餘不僅是他的“刎頸之交”,還是趙國的大將軍,陳餘沒有道德,但還有義務。陳餘被張耳的使者弄得煩惱透頂,無奈之下,讓來使張饜,陳澤帶兵五千人去救鉅鹿。
這麼點兵力,純粹去送死,但他們還是義無反顧地去了(致敬),結果可想而知,全軍覆沒。
這樣下去,鉅鹿城遲早要攻破,趙王與張耳要麼等待死亡,要麼等待奇蹟。
鉅鹿人們,不要絕望,奇蹟馬上就要上演。
救世主就要降臨了,但在這之前他還得做一件事。
安陽楚軍營寨,歌舞昇平。
項羽真的看不下去了,宋義到了安陽,還沒與秦軍交手,就被秦軍的氣焰給嚇倒,他命令楚軍停止前進,駐紮在安陽。
整整四十六天,原地駐留,宋義只幹一件事,“乃飲酒高會”,也就說天天置辦酒席,宴請將領諸侯。這也更加說明宋義並非將帥之才,大敵在前,不是操練兵馬,籌措糧草,而是飲酒作樂,這樣的人能帶兵打仗麼?
項羽雖然年輕氣盛,但他也明白大是大非,他數次進諫宋義,應當趁機進兵,不然曠日持久,咱們糧草不足,那時候就完了。而宋義的回答很乾脆,秦軍“戰勝而兵疲,乘其弊”,“夫披堅執銳,義不如君,坐運籌措,君不如義”,也就是說打仗我不如你,謀劃你不如我,我是在等秦趙斗的兩敗俱傷,再坐收漁翁之利。
宋義的話對嗎?
錯,大錯特錯。秦趙兩軍實力懸殊,沒人去救,趙軍覆滅是必然的,實力懸殊之下,怎麼可能有兩敗俱傷,坐收漁翁之利?秦軍戰勝,士氣高漲,物資會得到更充分的補給,再想把它擊潰就更加難了,再則楚軍也是遠道而來,糧草士氣都在不斷消耗,不速戰速決,只會把自己拖死。
只道是書生之見太膚淺,還須知兩軍相逢勇者勝。
宋義開始厭煩項羽,對項羽很不客氣,話中帶刺,心裡想著你這個乳臭未乾的小毛孩,竟敢幹涉老夫的事情,再唧唧咂咂,軍法處置,定斬不饒。為了防止項羽再進諫,宋義隨即下令全軍:有猛如虎,狠如羊,貪如狼,強不可使者,皆斬之!
這個命令是下給項羽看的,意思很明白,哪涼快呆哪去,別來煩我。
宋義繼續置酒高會,不亦樂乎。
項羽見已經無法說服宋義,惱怒之極,同時他更深深明白,眼前的這個人是自己前行的絆腳石,忍無可忍無需再忍,年輕的項羽心中暗暗下了一個決定。
這個決定對於項羽來說不難下,因為那是他拿手的事情。宋義,既然你“披堅執銳”不如我,那要你何用?多說無益,老骨頭,還是去死吧!還有一點可以明白地告訴你,“心狠手辣,義不如我”。
在安陽的第四十七天,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