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八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張良改名躲到了下邳,身為逃犯,卻依然仗義,經常藏匿朝廷的重犯,也是當時的豪傑。而項羽的另一個叔叔項伯便是其中之一。
所以項伯與張良的關係非常好,才會有後來鴻門宴前一晚的一幕。
張良之所以這麼神奇,據說是得到了黃石公贈與的兵書《太公兵法》,這書得來的可不容易。張良去邳橋閒逛之時,一位年過七旬的老人故意將鞋子扔到橋下河灘裡,叫張良下去取回來,張良見是老人家,不便拒絕,跑下去拿了上來,那老人又叫張良幫忙穿上。張良果真畢恭畢敬的幫他穿上,老人很高興,叫他過五天來橋上詳談。過了五天,張良去了,卻發現老人先到。老人不高興了,又叫他等五日,結果張良又遲到。第三次了,張良乾脆半夜就爬起來,老人才滿意,送他一本《太公兵法》,叮囑他讀懂就能縱橫天下了。
張良日夜攻讀,終有所成。
看到這裡,我悟出個道理,去某某橋的時候,如果有老人家叫你提鞋,你就提吧,說不定也能獲贈什麼<;商界兵法>;,<;掙錢秘籍>;,要沒有就當孝敬老人家了。
一部兵書就能讓張良滿腹韜略,我想不是兵書神奇,還是跟張良自身的聰慧,融會貫通有關吧。
所以,不要以為得到一部九陰真經就能練成九陰真經,還有可能練成九陰白骨爪。看各人的慧根了,繞來繞去,我的意思就是不要迷信於一部書就能學到真本領,還是要學習跟實踐相結合,你說呢?
第14章:張良的水平
劉邦去投奔秦嘉是權宜之計,而路遇張良是意外之喜。
劉邦與張良結伴來到留城,卻發現楚王景駒及上柱國秦嘉已經去了彭城,留城(沛縣附近)只有東陽寧君留守。
東陽寧君似乎對劉邦早有耳聞,所以還是盛情款待,噓寒問暖,安排得妥妥貼貼。這個時候不歡迎都不行,東陽寧君的探子早打聽到秦軍正往這邊撲過來,所以來得所有軍隊東陽寧君都會盛情款待的。章邯在攻打陳縣的同時,另外派別將司馬枿(音聶)往北攻擊楚地,先攻佔相縣(今安徽淮北),屠城!政府軍居然也幹這混蛋事,焉能不亡?秦軍兵鋒已經到達了碭縣(今河南永城),並且準備攻擊彭城(今江蘇徐州),政府一般都有誰稱王就打誰的傳統。
人一倒黴真是喝涼水都塞牙,劉邦只能自嘆倒黴,好不容易找到個可以依靠的主,沒過幾天舒坦日子,秦軍大軍壓境,所以劉邦很緊張,以自己目前的實力,要面對當時最精銳的秦軍,那無異於以卵擊石,而且這支秦軍剛剛打了勝仗,士氣正旺。
但是東陽寧君是條漢子,很講義氣,毫不猶豫就帶領一萬人馬去蕭縣(安徽蕭縣)一帶阻止司馬軍北進,並安排劉邦在後面接應。主人都這麼賣力氣救楚王,客人自然不敢怠慢,劉邦也帶上曹參,夏侯嬰等人向西南的蕭縣進發。
東陽寧君在蕭縣蘆屯遭遇了秦軍,擺開陣勢,面對秦軍精銳,楚軍面露懼色。果不其然,楚軍稍一交手,便被秦軍打得落花流水,丟盔棄甲。東陽寧君的勇氣是可佳的,但結果是悽慘的。可見打仗可不是光靠勇氣就行。孫子曰,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我要曰,衝動是魔鬼。
劉邦軍屁顛屁顛的跟在後面,前面潰敗下來了,後面的也跟著遭殃,好在劉邦手下那幾員大將生猛,才保得劉邦性命無憂。劉邦只能將人馬帶回留城,見了留守的張良,是無限的感慨:某差點就見不到先生了。張良安慰沛公說沒事沒事別在意,勝敗乃兵家常事。
蕭縣一仗,把東陽寧君打跑了,這對劉邦來說並非壞事,留城落在了劉邦手裡,按張良的計劃是先在留城整頓兵馬,收集殘部,然後打碭郡,用來做根據地。
打碭郡,就不怕章邯來襲?
章邯駐紮在雍丘(今河南杞縣),他的目標是攻打趙國,根本無心管碭郡。所以您就放心了,他不會來的,他也不屑於來。
戰略家就是戰略家。思路非常清晰。
張良不僅是戰略家,而且是軍事家。
他的到來給劉邦軍隊帶來了不一樣的作戰思路和方式,這個不一樣首先就體現在碭山之戰上面。
為了打掉司馬枿的軍隊,必須智取,不能強攻,因為以劉邦現在的兵力是沒有辦法強攻吃掉秦軍的。所以張良要露一手了。
冷兵器時代,打仗講究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並不一定全要佔盡。為了打贏這一仗,張良取三才之中的地利,為秦軍選了一個戰場,碭山一個葫蘆形的山谷,在這個山谷打埋伏,敵軍插翅也難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