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到鐵桿上。由於要求動作迅速利索,旗手用的力也就很大,於是就等於是與金屬旗杆硬碰硬。
面板當然硬不過金屬,練得多了,高紅甫右手靠近小指的那一側就開始蛻皮、起泡,水泡破了就開始往外滲血。血淋淋的面板經常與手套粘連在一起,揭都揭不下來。只有把手放進水裡泡上一會才能忍著鑽心的疼痛把帶著一層皮的手套摘下來。
就這樣,經過反覆的練習,高紅甫右手的皮掉了成百上千次。長了又掉,掉了又長,手套也數不清究竟壞了多少雙。
後來,高紅甫的收旗動作終於練出來了,右手的小指一側也不再起泡滲血,而是長了一層厚厚的繭。
這層繭足足有一寸厚。
因為是首席升旗手,高紅甫就成了軍中明星。中央電視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和各地方電視臺經常來採訪他,請他去做節目。他一邊感到驕傲和自豪,一邊又時時告誡自己不能有半點的懈怠和自滿。
老家的親人們也為高紅甫感到驕傲和自豪,但也沒有忘記時時叮囑他恪盡職守,戒驕戒躁。
高紅甫的父親是個樸實的中原漢子,他雖然沒有什麼高深的文化,但說出的話卻質樸而深刻。
他時常這樣叮囑兒子:“人們這樣關注你,並不是你這個人有多麼了不起,而是因為你是一名光榮的升旗手。你要把每一次升旗都當做第一次,不要感覺兵當老了,就把工作放鬆了。你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因為你代表的不僅僅是你一個人,而是一個國家的形象。”
高紅甫牢記父親的叮囑,把每一次升旗都當成是第一次。
這些年來,無論是升旗還是降旗,他從來都沒有失過手。
如今,在中隊領導的安排下,高紅甫已經又帶出了一個非常優秀的升旗手。這個叫劉巖的山東聊城籍小夥子,也有著一雙和高紅甫一樣的大手。他右手的小指一側也同樣有著一層厚厚的繭子。
一次, 一個記者採訪劉巖時握著他佈滿繭子的大手問他累不累。21歲的劉巖回答:“在這個光榮的集體裡,每一個護衛隊員想的都是同一件事,那就是怎樣才能不辱使命,把國旗升好,為祖國爭光。至於個人的一點辛苦和勞累與祖國的榮譽相比,實在是算不上什麼的。”
4 三人一行心連心(1)
每逢升、降旗的時候,方隊中最先走出城門的是站在隊伍最前面的三名戰士。他們的位置最為醒目,也是最先映入公眾視線中的護衛隊員。
因此,從一定程度上說,他們三個人的精神面貌和整體形象也就代表了國旗護衛隊給公眾的第一印象。
三個人當中,中間的一名是擎旗手,兩邊分別是左右護旗手。
現在任國旗護衛隊擎旗手的是河南周口籍的韓衝。
2004年入伍的韓衝身高米,他給人的感覺文秀而幹練,含蓄而內斂。由於擔任擎旗手這一重要角色,他常常會被人問起一些最初擔任擎旗手時的訓練情況。
每當這個時候,韓衝都會含蓄地笑笑,說:“我當擎旗手,離不開我的上一任擎旗手張磊的幫助和指導。”
由於擎旗手的位置醒目,又是負重行進,因此,對擎旗手的軍事動作要求也就格外的苛刻。擎旗手的“三功”訓練也會格外辛苦,站要扛著15公斤重的國旗站,走要扛著15公斤重的國旗走。說到持,如果遇到大風天氣國旗兜風,手中的重量就遠遠不止是15公斤了。特別是在進出天安門城門洞時,風向經常變化,擎旗手既要穩穩地控制住旗杆,又要走出標準的佇列步伐,所以擎旗手必須有很強的體力,他們的身體素質必須是一流的。但受護衛隊員身材要求的限制,又不能找一個膀大腰圓的壯士來承擔這個任務。
因此,擎旗手的訓練也就變得格外任重道遠而艱辛。
說到訓練的辛苦,韓衝很少說到自己,說得更多的是他的上一任擎旗手張磊。
張磊是韓衝的師傅。
張磊是吉林白城人。剛參軍時,高中畢業不久的他瘦高身材,看起來身體很單薄。為了增強體能,晚上其他戰士都休息了,張磊還要加班訓練,一個人扛著旗杆在午門外的中軸線上練跑步,直到跑出一身汗來。上國旗旗杆基座需要登臺階,他就扛著旗杆到天安門前的地下通道去跳臺階。肩上扛著15公斤重的國旗,雙腿蹲著逐級跳上跳下,反覆訓練,直到半夜12點。次日早上,仍要和所有戰士一樣,在太陽出來前一個小時起床。
剛開始訓練的時候,張磊的腰上長了一個癤子,旗杆一碰,就疼得打哆嗦。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