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益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52章元仁宗網羅精英人才濟濟
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為了網羅全國英才,施行科舉制度,命令中書省制定和頒佈相應條例,規定科場每三年舉行一次,從皇慶第三年的八月開始,參考人員由各地方官員從當地籍貫的人士中推舉,蒙古族人員從各部落中推舉,凡是年滿二十五週年,對長輩有孝心,品德良好,受人稱讚,以及熟悉經書和歷史的知識分子,都可以向朝廷推舉。
如果在推舉的過程中,有營私舞弊,循情枉法,或者應該推舉,而又不進行推舉的官員,監察御史和肅政廉訪司的監察官員,應該予以調查核實,給予相應處治。
科舉考試的程式,蒙古和色目人,第一場考經問的有五條,在《大學》、《論語》、《孟子》、《中庸》中,抽出相關內容進行考試,以朱子章句集註為答題標準,如果考生回答問題時,語義明確,說理透徹,語言典雅,就可以錄取。
第二場考試,一道論述題,根據當時的政治形勢出題,答題字數規定在五百個字以上。漢族人和南方人的第一場考試,從四書五經中抽出相關內容,設定兩道考題疑,從《大學》、《論語》、《孟子》、《中庸》的內容中出題,以朱子章句集註作為答題標準,考生必須用自己的話,作為結尾,字數規定在三百個字以上。
科舉考試中的一道是經義,各自考察一本經書的熟練程度,《詩經》以朱子集註為標準,《尚書》以蔡註釋本為標準,《周易》以程朱註釋本為標準,以上的三種經書,兼顧運用古代的註疏,《春秋》准許參照三傳相關的內容,及胡氏傳的內容,《禮記》用古代的註疏,字數規定在五百個字以上,文體不加以限制。
第二場主要是考察古代詩歌,朝廷公文,政府公文的寫法。一道是朝廷公務類,文體限制用古代詩歌,朝廷公文,仿照古代的公文寫法,政府公文,語言要工整,仿照古代文體的寫法。
第三場考察的是一道政治時事題,從經書、歷史或時事政治的內容中出題,不在於辭藻的華美,要求樸素無華,直接陳述,字數規定在一千個字以上。
蒙古人和色目人,如果想檢驗自己的漢學修養,願意參與漢族人和南方人的考試科目,如果考中錄取後,就會格外加一級注授的官職。蒙古色和目人錄取的人選在一張榜文上公佈,漢族人和南方人錄取人選在一張榜文公佈,獲得第一名的,叫做賜進士及第,官職是從六品。
獲得第二名以下的,到第二甲以內的,享受正七品官員待遇,三甲以內的享受正八品官員待遇,兩張榜文的規定是完全相同的,因此朝廷專門為舉行科舉一事專門釋出通告:
因為我們的祖宗,以威武神勇而平定了天下,元世祖忽必烈皇帝設定官吏,對各項公務進行分類管理,徵集和錄用了許多儒雅有才能的人士參與政治,重視學校這個培養人才的地方,提議設立科舉考試,以選拔各類有用人才,真是高瞻遠矚,意義深遠。
我的德行和才能淺薄,得以繼承皇位,管理國家政務,發揚祖宗的光榮傳統,繼承先輩的輝煌事業,嚴格遵循祖宗的意願,執行既定的規章制度。
如果我們認真考察三代以來,科舉考試的各個科目,分析其中的主次安排,我們不難看出,選舉人才應該把品德表現作為首要考察內容,如果考察他們的文化才能,就應該首先考察他們對四書五經的熟練程度,文章的寫作才能,那是次要的,如果考生寫作的文章華而不實,空洞無物,於事無補,我們就不能錄用他們。
因此我就下令中書省的相關官員,廣泛參閱古今的有關文獻,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科舉考試條例,決定從皇慶三年的八月開始。國內的所有郡縣,都必須推舉各地賢能的人,參與科舉考試。第二年的二月,到京城進行統考,考取的人將由皇帝親自面試,決定錄用。
元朝到了皇慶三年的時候,改為了延祐元年,從延祐八年開始開設舉人考試,到第二年舉行朝廷考試,透過考試,任命護都沓兒、張起巖等五十六個人為狀元及第,或者其他不同等級的身分和待遇,考試結果,分為兩張榜文,進行公佈。蒙古和色目人,放置在右邊的前面,漢族人和南方人,放置在左邊的後面,從那時起就形成了慣例,一直沿用了下來。
元朝的科學制度,從延祐年開始,錄取許多傑出人物,在科技文化事業取得巨大的成就。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錄用了齊履謙、吳澄為國子的司業官。齊履謙,字伯恆,是汝南地方的人,幼年時學習推算和考察星曆等方面的科技知識,到了他長大成人的時候,又深入研讀了有關山川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