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益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北軍騎兵正在驚異逃竄,看到追兵到來更是心驚膽戰,哪裡還有膽量接戰。回身阻攔追兵?士兵們你奔我趕,紛紛潰敗,戰馬衝撞,士兵跌倒,旌旗混亂,傷亡慘重。南方的燕帖木兒軍隊。越戰越勇,乘勢追擊,拼命掩殺,草原之上塵土飛揚,刀槍閃動,殺聲震天。戰場之上,數千名北方士兵在死在刀槍之下,被割下了頭,鮮血淋淋地堆成了一座高高的小山。那些來不及奔逃的北軍騎兵,為了活命,紛紛跳下戰馬,跪在地上向南方軍隊舉手投降,哭爹叫娘,在地上爬著叫著,請求饒命。燕帖木兒指揮將士,接受了的。投降的北方士兵,投降計程車兵從四面八方紛紛押送過來。站了茫茫的一大片,有一萬多人,他們滿面塵土,一臉驚慌,樣子異常可憐。
燕帖木兒站在高臺之上,滿意觀看獲得的戰果。正想命令騎兵繼續追殺敵軍,只看見遠方奔跑過來一匹快馬,一邊奔跑,一邊高叫著叫燕帖木兒接旨。燕帖木兒不敢怠慢,跪在地上。聽朝廷使者宣讀詔令,詔令中說,丞相親冒矢石,恐有不測,萬一受傷,朕我依靠何人?自今以後,但教憑高督戰,視察將士,論功行賞,不用親歷槍林彈雨,毋得再自冒險,以免朕我擔憂!
燕帖木兒聽過宣讀,站起身來接過聖旨,口裡不停地高喊謝主龍恩,然後對朝廷使者說:“我是一員武將,領兵打仗是我的職責所在,絕非好死惡生之徒,每次遭遇大敵,不得不身先士卒,為諸將作出表率。現在敵軍已經敗退,我自當遵照聖旨,小心在意,請欽差回宮後轉告皇上,請聖上不必為我擔憂,好好將息龍體!”欽差答應了燕帖木兒的話,跳上馬背,帶領著隨從,離別而去。
目送著朝廷使者遠去,燕帖木兒操起武器,跳上戰馬,指揮將士,再次向敵軍發起攻擊,鋪天蓋地的南軍士兵高聲吶喊,奮勇爭先,衝向敵軍,殺得王禪所部騎兵,個個丟盔棄甲,紛紛拋下武器,縱馬狂奔,抱頭竄逸。燕帖木兒在追擊的中途,勒住戰馬,向也速答兒、也不倫,及弟撒敦等人傳令,,叫他們率領三萬騎兵,繼續追殺逃竄的北軍,他親自率令著其餘軍隊,慢慢向後撤退,返回南方。快要到達居庸關時,接到也速答兒送來的軍報,北軍已經逃出關外去了。燕帖木兒立即派遣使者奮力追趕敵軍,務求全殲敵軍,他驅馳著戰馬,快速跑進關入,看見也速答兒等人已經獲勝回軍,他命令也速答兒在那裡,讓僉院徹裡帖木兒當他的助手,統領三萬名南方騎兵,在那裡守衛居庸關,燕帖木兒率領著大獲全勝的南方騎兵部隊,返回大都。
居庸關在距北京市區50餘公里外的昌平區境內。居庸關的得名,開始於秦代,相傳秦始皇修築長城時,將囚犯、士卒和強徵來的民夫徙居於此,取“徙居庸徒”之意。漢代沿稱居庸關,三國時代名西關,北齊時改納款關,唐代有居庸關、薊門關、軍都關等名稱。
居庸關形勢險要,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它有南北兩個關口,南名“南口”,北稱“居庸關”。為北京西北的門戶。居庸關兩旁,山勢雄奇,中間有長達18公里的溪谷,俗稱“關溝”。
早在春秋戰國時代,燕國就要扼控此口。漢朝時,居庸關城已頗具規模。南北朝時,關城建築又與長城連在一起。此後歷唐、遼、金、元數朝,居庸峽谷都有關城的設定。
燕帖木兒率領著大獲全勝的南方騎兵部隊到了昌平的南面,接到了古北口的急報,報告說上都的軍隊已經攻佔了古北口,正在進攻石漕。突如其來的不好訊息,讓燕帖木兒大吃一驚,他怒不可遏地說道:“上都行宮真是狡猾的狐狸,總是聲東擊西,讓我們上當。我軍浴血奮戰剛把居庸關奪回來,古北口又被攻佔,首尾難顧,這如何是好!”撒敦驅趕著戰馬,走上前去,信心百倍地對燕帖木兒說:“我不必急躁!自古以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怕他什麼?小弟願意率軍前去迎敵,殺得他片甲不回,抱頭鼠竄!”燕帖木兒聽了,轉憂為喜,說道:“我弟前去迎接,一定要小心在意,務求全殲敵軍!”撒敦接受命令,立即率領著一萬人馬,浩浩蕩蕩的大軍,就像碩大的雲團,迅速向古北口飄去。燕帖木兒率領著其餘騎兵,押送著軍用物資,在大軍後接應,也緊緊跟了後面,晝夜兼程,向前挺進。
古北口是山海關、居庸關兩關之間的長城要塞,為遼東平原和內蒙古通往中原地區的咽喉,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古北口位於密雲縣東南,距離北京約120千米。由臥虎山長城、蟠龍山長城、金山嶺長城和司馬臺長城組成。北齊天保六年,即555年,修築一道自西河起,即今陝西榆林河,至山海關共1500餘千米的長城。其中,古北口是重點設防的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