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益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85章傳國玉璽歸懷王上都美女醉將軍
大都朝廷以優勢兵力,精兵強將,與上都行宮軍隊交戰,屢屢得手,每次都把上都軍隊打得慘敗,損兵折將,狼狽逃竄,最後兵不血刃,平定了上都。上都平定後,由齊王月魯帖木兒命令北方上都行宮使者,把朝廷皇帝的御寶印信,以及各位王公大臣和朝廷百官的符印,全部攜帶好送入京城大都。北方行宮首席大臣倒剌沙等一幫俘虜,也派兵全部押解到大都京城。
懷王圖帖睦爾得知從上都傳來的獲勝捷報,平定了上都,消除了對他皇位的威脅,解除了他的後顧之憂,他感到異常快慰,好像心都快要從胸膛裡跳了出來,那些朝廷裡王公大臣,文武百官看見徹底平定了叛軍,消除了心頭之患,個個欣喜若狂,全部行動起來,爭先恐後,紛紛寫出上表,向新皇帝懷王圖帖睦爾表示慶賀。
中書省裡的中央大臣在報告中說,上都的王公大臣,不顧元朝的祖宗成憲,既定法規,被倒剌沙當槍使,蠱惑利用,甘願充當倒剌沙的走狗,屢次出兵攻打大都京畿重地,幸好仰仗懷王圖帖睦爾陛下的威武神武,派出重兵,重拳出擊,致使梁王王禪等人相繼敗亡,今天上都已經平定,局勢穩定下來,所有俘虜的囚徒,都應該明正典刑,全部處死,把他們的屍首四處周遊示眾,斬草除根,消除後患,藉以殺雞給猴看,讓眾人引以為戒,不得再次興兵作亂,背叛朝廷。報告送進皇宮獲得了懷王圖帖睦爾的准許。朝廷透過會商後決定,把阿剌帖木兒、忽剌臺、安童、朵羅臺、塔海等人,全部斬首示眾,把他們的首級像西瓜樣品一樣,懸掛在城牆之上,供所有的軍人和民眾觀賞。從而吸取教訓,不再背叛朝廷。懷王圖帖睦爾還在皇城的御門外,舉行儀式接收上都俘虜,下令將倒剌沙等人,暫時羈押在監獄中,等待朝廷處理,懷王圖帖睦爾在興聖殿舉行隆重儀式,親手接受自接收上都送來的皇帝御寶印信,顯示了皇帝的合法地位。向全國各地郡縣釋出通告,下令停止戰爭,安定民心,穩定朝廷局勢。
皇帝御寶就是帝王爭奪千年,流血萬里的傳國御璽。從秦代以後,皇帝的印章專用名稱為“璽”,又專以玉質,稱為“玉璽”。共有六方,為“皇帝之璽”、“皇帝行璽”、“皇帝信璽”、“天子之璽”、“天子行璽”、“天子信璽”。在皇帝的印璽中,有一方玉璽不在這六方之內,這就是“傳國玉璽”。“傳國玉璽”又稱“傳國璽”,為秦以後歷代帝王相傳之印璽,乃奉秦始皇之命所鐫。
傳國御璽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篆字,以作為“皇權神授、正統合法”之信物。嗣後,歷代帝王皆以得此璽為符應,奉若奇珍。國之重器也。得之則象徵其“受命於天”,失之則表現其“氣數已盡”。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由此便促使欲謀大寶之輩你爭我奪,致使該傳國玉璽屢易其主,輾轉於神州赤縣凡二千餘年。
“傳國玉璽”就材於“和氏之璧”。春秋時,楚人卞和在山中得一璞玉,獻與厲王。王使玉工辨識,云為石也。王怒,以欺君罪刖卞和左足。後武王即位,卞和復獻玉,仍以欺君罪再刖右足。及文王即位,卞和抱玉坐哭於荊山之下。文王遣人問詢,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文王使良工剖璞,果得寶玉,因稱和氏璧。威王時,相國昭陽滅越有功,王以此和氏璧賜之。旋昭陽在水淵畔大宴賓客賞璧,是時有人大呼:“淵中有大魚!”眾人乃離室臨淵觀之,回席後和氏璧竟不翼而飛。當時疑為門人張儀所竊,於是拘儀而嚴加拷問無果。張儀受此凌辱,懷恨在心,便一氣之下,離楚入魏,再入秦,秦惠文王后元十年,即公元前315,拜為秦相,乃遊說諸國聯秦背齊,復以使節身份入楚,瓦解齊楚聯盟。後拘懷王,克郢都,盡取楚漢中之地,終於得報此仇。
後此璧為趙國太監纓賢所得,旋被趙惠文王據為己有。秦昭王聞之,“遺書趙王,願以十五城請易璧”,當時秦強趙弱,趙王恐獻璧而不得其城,左右為難。藺相如自請奉璧至秦,獻璧後,見秦王無意償城,乃當廷力爭,寧死而不辱使命,並以擲璧相要挾,終致秦王妥協,得以“完璧歸趙”。
秦王政十九年,即公元前228年,秦國攻破趙國,得和氏璧。不久之後天下一統,嬴政稱始皇帝。命李斯篆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咸陽玉工王孫壽將和氏之璧精研細磨,雕琢為璽。傳國玉璽乃成。據傳,秦王政二十八年,即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乘龍舟過洞庭湖,風浪驟起,龍舟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