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益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73章元朝張珪三代英烈一代梟雄
張珪,字公端,元朝名將張弘範之子。少年時勇武異常,能挽強弓命中目標,曾經跟隨他其父出入森林之中,遇見了猛虎,張珪毫不畏懼,抽出弓箭,勇往直前,發怒的老虎像人一樣站立起來,瘋狂地撲過來,張珪從容鎮定,拉開弓箭,一箭射中猛虎的喉嚨,猛虎當地斃命,全軍將士無不震驚,轟動一時。
至元十六年,張弘範平定廣海地區,宋朝禮部侍郎鄧光薦在快要赴水自殺身亡的時候,張弘範救了他的性命,對他以禮相待,張弘範讓張珪拜鄧光薦為師,向他求教學問。鄧光薦曾經往下一部名叫《相業》,鄧光薦對張珪說:“你用心熟讀此書,以後你就依靠它發揮作用。”元朝軍隊返回大都,路過江淮的時候,張珪年剛剛年滿十六,由於他少年老成,就當了管軍萬戶的官職,真是少年得志。
張珪之父張弘範,字仲疇,祖籍河北易州定興,元朝著名的軍事家、統帥。元初漢人世侯張柔的第九子。曾參加過襄樊之戰,後跟隨元帥伯顏滅宋。1276年1月陷南宋首都臨安,今浙江杭州,俘獲五歲的宋恭帝和謝太后、全太后、眾官僚和太學生,押送到大都,宋恭帝被元世祖廢為瀛國公。
至元十四年,即1277年,張弘範被授予鎮國上將軍,任命為江東道宣慰使。至元十五年,即1278年,使弟張弘正為前鋒,俘獲南宋丞相文天祥於五坡嶺,即今廣東海豐北。至元十七年,即1280年。正月十日病卒,終年四十三歲。
張珪的祖父張柔,字德剛,河北定興河內里人,是元朝歷史初期;即蒙古國時期,中原地方武裝中有名的軍閥頭目之一。元太祖八年。即1213年,蒙古軍南下中原,接著金都南遷,從中都,即今北京,遷到汴梁,即今河南開封,以避蒙古之軍鋒。張柔以地方豪強的身份,聚集鄉鄰親族數千餘家結寨自保。金任命他為定興令。後來又升遷至中都留守兼知大興事。
元太祖十三年,即1218年,張柔與蒙古軍戰於狼牙嶺(今河北易縣紫荊關附近的狼牙山一帶)。兵敗被俘,降於蒙古。當時蒙古人對各地歸降的官僚、軍閥等多沿用金朝官稱,仍讓他擔任舊職。在此期間,張柔擴張勢力,佔領了以保州,即今河北保定。為中心的三十多座城市。
元太祖二十年,即1125年。蒙古人任命他為行軍千戶,保州等處都元帥。元太宗四年隨蒙古將軍速不臺圍金之汴京。速不臺是以勇猛善戰聞名的將領,與折裡麥、哲別、虎必來等人被並稱為“四狗”。元太宗五年,即1233年,金元帥崔立獻汴京城投降,張柔又隨塔察兒攻克蔡州。金亡。這一年張柔入覲元太宗窩闊臺汗,被提升為萬戶,兼管軍民,成為獨據一方的漢軍首領之一。
在金元之際,蒙古在其佔領的牛原地區。除了派達魯花赤進行政治監督,派探馬赤軍進行軍事控制外,在很大程度上也依靠漢人地主武裝的頭目來維持其統治。這些頭目,當時稱之為“世侯”。他們集軍、民、財權於一身,稱霸一方。在權力繼承上父子相襲,兄終弟及。其中有見識的一部分世侯,為了在自己勢力範圍內實行有效的、鞏固的統治,為了儲存中原文化的傳統,紛紛開設幕府,延納流落在各地的漢族士大夫。張柔正是這批世侯中的翹楚,他不僅在蒙古滅金戰役中戰功顯赫,與史天澤、嚴實等人齊名,而且進佔汴京時,許多將領們正爭著搶掠子女玉帛,金銀珠寶,而他卻懂得去金國史館搶救出《金實錄》這部珍貴的文獻和皇家圖資料。在這次戰役中他還從屠戮戰俘的刑場上救出了金朝最後一科的狀元王鶚。將他接回他的大本營保定,留置於自己的幕府中。
張柔的幕僚除了王鶚外,還有樂夔、敬鉉、郝經等人,都是極一時之選的英俊人才。王鶚在張柔幕府中生活了十幾年,太宗後乃馬真氏三年,即1244年,被忽必烈召徵至其藩邸,後來又被拔置在翰林院工作。前後十年間凡大誥命、大典冊皆出其手。敬鉉後來官至中都提學,著《春秋備忘》一書,是元泰定間中書平章政事敬儼的叔祖。張柔這批幕僚在忽必烈前期政治中確曾起過不小的作用。
張家在元初是有名的藏書家之一,據說藏書過萬卷。郝經很長一個時期是張柔為子弟們禮聘的家庭教師,張弘範當然是郝經的門下士之一。在父兄師友的薰陶下,張弘範成長為一個文武全才的年輕將領。元憲宗蒙哥六年,即1256年時,張弘範正二十歲,已經成人了。
張弘範身長七尺,儀表出眾。當時男子成年都有蓄鬚的風尚。張弘範長鬚拂胸,丰采翩翩,算得上一位美髯公。不僅是騎射能手,